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你的内在小孩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写作治疗创始者,黄鑫老师在她的公众号和短视频,跟大家分享一幅她女儿左心同的插画,《脆弱的内心小孩,出来玩耍》。邀请大家2023年,多带自己的内在小孩,出去晒太阳,沐浴春风。

通常人们的内在小孩是弱小的,有意思的是,心同的内在小孩是个胖娃。黄老师说她女儿画的是“独生子女,内心胖小孩。在食物上是被充分喂饱的。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情感上,却是孤独的、恐惧的、被忽视的、没有被喂好的,他们内心有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始终独自躲在角落里,悲伤无助。”。
内在小孩、也叫内心小孩,译自英文“inner child”,是我们童年心理创伤的一个意象性表达,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就是说,内在小孩是我们早年创伤的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性意象。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长得都不一样。

反观70年代生,我的内在小孩,她是一个不胖不瘦的小女孩,理着童花头,穿着小短衫和宽松布裤子,脚上踩着凉鞋,抱膝蜷缩而坐,内心感到孤独、悲伤,她渴望爱和关注,却没有得到满足。
长大后,她成了一个面容憔悴,衣裳破旧的流浪者,无家可归,住在一个山洞里,目光呆滞,带着乞讨的眼神看着我。她不被我接受,生活在阴影里。我之所以把她扔在山洞里当乞丐,是因为我想以阳光示人。然而,我却忘了照亮自己。所以,我不光要带我的内在女孩,还要带我的内在乞丐,出去散步,去晒太阳。
大年初一,没有太阳,是阴雨天,我带她们到艾溪湖边散步。步道旁,通讯铁塔站得笔直,表情僵紧,正在一本正经地告诉树木要赶紧发芽。树木枝枝扭扭没有搭理它。它们放松地享受着毛毛雨的滋润,似乎也没有管春芽不春芽,也许它们知道,迟早会来,到时候自然会吐芽。树木告诉铁塔:“雨水才是此时的滋养和欢乐,你不是生灵,你不懂。”,我的内在小孩听了笑哈哈,看了一眼草地上的绿草吐出的新芽。
湖岸边的杨柳掉光了树叶,枝枝丫丫,痴迷地站在湖边,和我们一起吹冷风,看野鸭。 7只,8只,10只,我们像个孩子,数着野鸭的数量。野鸭一忽儿多,一忽儿少,一会儿,这只小鸭潜水觅食不见了,一会儿那只不见了,鸭妈妈在“嘎嘎嘎”。我们琢磨着哪只鸭子会潜水捕鱼,它又会从哪儿冒出来。就这样,在雾蒙蒙的雨天,我们撑着伞,看野鸭在淡灰色的湖面上,结伴、觅食、浮游,心中冒出了幸福的泡泡,泄了头脑的气压。
我说:“来吧,我的内在小孩,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内在小孩,扯了扯乞丐的衣袖,说:“我们走吧?跑起来,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