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从生活诸多事情中皆可迸发出自己的感悟。
【花的开落、月的圆缺、父母的爱、家庭的悲欢、朋友的交际,都在诸君经验范围之内。国内的纷争、生活的方向、社会的趋势、物价的高低、风俗的变更,都为诸君观想所系。材料无所不有。】
二、对于每本书而言,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借由语言文字所想传达出的知识、思想等,一是作者为了传达知识、思想等而借用的语言文字。对于前者,该偏重在阅,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对于后者,只阅不够,该偏重在读,尤其该注重于精读。
分量不必多,要精细地读,好比临帖,我们临某种帖,目的在笔意相合,写字得它的神气,并不在乎抄录它的文字。假定这部帖里共有一千个字,我们与其每日瞎抄一遍,全体写一千个字,倒不如拣选十个或二十个有变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临几遍,来得有效。应注重语言文字上的变化技巧。
三、书籍不是什么高雅物品,独立于实际生活之外,它是丰富生活、改进生活的手段,和生活息息相关。
四、太古时代没有书,可是人类也竟能生存下来,他们的知识原不及我们,却也不能说全没有知识。足见书不是知识的唯一的来源,要得知识并不一定要靠书的了。将来因电影,广播等各种媒体的发达,或许就可代替书了。
一是叹服于大师前瞻的眼光,在19世纪30年代,就能预见到现在发生的事情。现代社会,书作为众多知识载体的其中一种,确实是逐渐式微的。不过私以为是不会消逝的,原因无它,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总结下来无非只有文字、影像、声音、亲身体验四类,这其中的每一类,都有它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不过大师或许说的是纸质书?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子书。纸质书倒是极有可能会消逝的,曾经的竹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也说明和厉害的人相处、共事是多么重要,他们能看到未来,能领着你一起向未来前进。
二是纠正了我对于获取知识的不同手段的一种不公正的态度。书籍原没有多么高贵,其他媒体原没有多么低贱。以看待低贱的眼光看待它们,它们也会以一种低贱的态度回应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