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作者: 冬之舞77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23:25 被阅读0次

书名:《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作者:余华

出版:译林出版社

人字两笔,写起来容易,做人却难。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没有满布荆棘的坎坷路,恰如波峰和波谷,承载着或顺境或逆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刚出生的时候,脾气秉性是善良的,只是后天环境不同,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那到底如何才能定义人呢?我们可以在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一书中,感悟到生活里和文学中的例子,优雅与粗俗,友善与冷漠,赞扬与嘲讽。每逢至暗时刻,人性的光芒总会脱颖而出。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余华的杂文集,在本书中,他谈文学谈写作、谈艺术、谈往事。每个故事都展现了文学艺术的张力,都是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句话来自于波兰的一个农民,他把一名犹太人藏在家里的地窖里,直到二战结束。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世间人千千万,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美丑善恶,不一而足。不过,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拥有善心善念,向善而行,那么世间轮回就会有福报。

那个波兰人,在二战结束后,受邀到以色列建国之地耶路撒冷,被视为英雄。

余华在“纵论人生,纵论自我”中提到三十多年前,他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结缘《北京文学》杂志社,之后转战由巴金创刊的《收获》,秉承巴金的传统,严谨认真。

余华深觉自己幸运,遇到李陀和《收获》,让他信心倍增地走在文学之路上。

《活着》这部小说是他意识到要调整写作技巧,从第三人称换成第一人称,让福贵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他的家庭是那么美好。然而,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再无其他,他的名字是他人生的反讽。

《活着》传递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每个人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是属于别人的看法。

谈到阅读,余华提到,不要用先入为主的理念限定自己,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怀着空白心,这样,会让自己更能接纳。比如,当初争议颇大的文学作品,却成为经典流传下来。那是因为脱离了当初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是非。阅读就是为了丰富自己,变化自己,而非一成不变。

怀着空杯心态,品读名家随笔《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收获一份心情和超越文化的洞察力。

相关文章

  • 2020-09-07

    说教式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这个生活中,麻木的敲击着键盘,即使生活一筹莫...

  •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终究看不懂,是经历太少?还是我太无知?别人的羡慕,我无所知,只知道别人说我生的好,而我却任性不懂...

  • 为自己过生活,而不是为面子

    为自己过的生活,而不是为面子 今日感悟,也不想多写什么,只知道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

  • 三十而立的生活

    三十而立的生活是什么? 我们认为的生活是什么?一个不上进的人,生活很糟糕,却还在怨天尤人,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

  • 一季(商)

    我只是我,不是别人,我只知道我自己心理的想法,不知别人心里在想着什么,好吧!那我就从基本功出发吧。 人的心脏有四房...

  • 今日感悟

    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只知道自己生活在抱怨当中,总是等别人给予机会,生活是自己的,别人给的再多,自己不抓紧多...

  • 生活是自己过的,不是别人赏的

    下班收拾了东西,把电脑屏幕关闭,伸了个懒腰,忙碌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搭了同事的顺风车去街上觅食,虽然只有自己一个...

  •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看法

    虽然这样说很老套,但是的确:读了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有趣的灵魂进行了一场对话。 这次对话的是余华,读的是他的杂文...

  •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这两天刷小红书,看到上面好多人晒自己布置精美的书桌。 书桌上满满的饰品,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支架,还有一些有格调...

  • 生活是自己的

    生活是自己的,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必要说是为了谁。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别人不是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gp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