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标题真的很吸引人,内容也算不负标题,确实很值得认真细看。
你做的越多,你的敌人就越多。
大量公司是从垂直领域开始成长,然后不断延展,所以他们难免由行业思维出发,更多去思考终局和边界。而美团点评是用商业流转中的一个环节来作为自己的内核——这个内核从商业上看,是交易;从客户看,是服务。它的业务是横向的,所以王兴的思考和多数CEO不太一样,他更多通用的、跨界的思考。
……
他认为不要期望一家独大,也不要期望结束战争,所有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同时,他认为太多思考边界和终局是错误的,“哪有什么真正的终局?”他说。
这上面,感觉每句都足够写篇长文来思考和论述。
是的,我们涉及越多,敌人或说对手就越多。但是我们会因为敌人和对手的存在而放弃吗?如果这样,我们只能连生命都放弃了。这世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和平,只是各种形式的竞争的平衡与变动而已。
越优秀,越多对手,越进步,对你恐慌和敌意的人也越多,这些人里可能包括曾经的亲人,朋友,……但你不会仅仅因为这些敌意,而放弃进步和优秀,因为你依然会比很多人优秀,进步,依然会有很多对手和敌人……每个人都的意见都很难一致,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所以我们不如先满足我们自己和兼顾我们最为核心的人群。
曾经的战友成为对手,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时也没有永远的战友和永远的敌人。合作才是常态。我很赞同。
高考制度的培养下,养成很多人以为一考定终身的思维,以为事情总有结局的时候。所以,我们总会说,过了这阶段就好了,其实,人生,就像爬山。爬过一座山,又看到更多的山,从来没有止境过。再其实,活着,就不会像童话那样有故事的HAPPY ENDING,甚至,死后,也未必就有终局了,比如梵高,比如列宁……
你得明白一个事情做和不做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说做和不做。当年烧钱是为了教育乘客、司机以及普及手机支付,现在这个事情都完成了。而且,我们不能靠烧钱烧赢,而是应该提供更好的B端、C端体验,和更好的产品结合,然后让消费者做选择。
在科技变革的前半段,风险非常大,所以要用小团队去探索。但到了后半段,红利变小,整合成为了释放红利的方式。这时候多业务公司会比单一业务公司更有优势。」
《财经》:多业务的扩张方式是否会带来不安全感?
王兴:不断成长才能获取安全感。
一位德国思想家曾经说过,作家可以分三类——流星、行星、恒星。书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更加如此,自媒体、公众号、公司,多数像是流星,非常绚烂,但一颗流星烧完就烧完了;行星可以长久存在,但它不会自己发光;恒星会发光,同时它和流星的发光方式不一样,流星是燃烧掉了,恒星是靠核聚变,所以恒星必须够大。
对于一个兴趣广泛,不断开拓新视野的我来说,真的很有启发,小团队探索,然后整合释放。
至于我是什么星,我自己也不知道……
下面这些也很值得思考,先做好标记,干货就慢慢消化吧。
《财经》:你认为对用户来说,美团有不可替代性吗?
王兴:一方面我们认为在具体层面上没有,不会有其它公司完全干我们的事情可以干得这么好。另一方面,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这个世界本身。
《财经》:感觉美团的业务正在往上走一个台阶,但危机四伏。
王兴:我对危机四伏的理解是——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遇到下一个问题的过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还远没有到可以安乐的时候。
: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投资人跟我说,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孙子兵法》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确实团购的事情不是我们打赢的,不是我们打倒了对手,是他们自己绊倒的。
《孙子兵法》还有一句话“胜可知,而不可为”,你做得足够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这不代表你能胜,只有当你的对手做了愚蠢的事情,你才能胜。比如,你觉得去哪儿是怎么输掉的?是因为他们不够有耐心。
打个比方,一位摄影师在比赛中得了金奖,有人问他得奖照片拍摄花了多长时间?也许按下快门只需要0.001秒,但是他为了找到这个机会花了10年。我们做决策也是一样。
《财经》:你有一个被广为人知的名言——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你既然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民主呢?
王兴:我们愿意反复筛选,反复培养愿意思考的少数人。如果有人不认可,他可以不加入这个公司,我们不需要讨好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