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也好探讨也好,必须是在同样的认知平台上进行。有人问我,你了解你自己吗?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理解”这个词的内涵做一个约定。不然,双方的话题就会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的一样,各自延伸不会有交点。如果我指的“了解”,是指我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还有生活方式等。而他指的“了解”是我的身体器官运行状况。这样,我说了解,巴拉巴拉说一大堆我的思想;他反驳说我不了解自己,巴拉巴拉说一大堆我的身体器官的状况。谁也没错,但是,毫无疑义。
这就像我们中学生做几何题一样。必须用大家公认的公理和用公理证明的定理推导出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不然,你说两角相等,他偏说就是不等,这样胡搅下去永远不会有结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是庄子式的诡辩方式:你又不是他,你怎知道他是这样子呢?当你用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时,他会说,你又不是这两个角,你怎么知道他俩相等,你问过他吗?所以,我们证明几何题的时候,大家必须都认同一些定理。以这些定理和公里推导出的结果才会被大家认可。才会有同样的答案。如果有人不知道这些定理和公理,你就无法给他讲明白这些几何题。你给他讲,告诉他,为什么这两个三角形的A角相等,是因为他们的B角和C角的和相等。因此A角就相等。但是,他不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是一个定数,因此他会说,你放屁,你怎么知道,你是三角形吗?你问过这两个三角形吗?这就是我经常跟人辩论遇到的尴尬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