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碧水如玉、远山如黛,人间仙境石台牯牛降

碧水如玉、远山如黛,人间仙境石台牯牛降

作者: 蓝田玉烟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6:53 被阅读71次

这是在一个月内再次踏足安徽,为何痴痴念着安徽

或许,

是忘不了那苍翠绵延的山,

或许,

是忘不了那轻盈灵透的水~

初识安徽石台牯牛降是在一个雨天,

细雨霏霏,空气盈盈,

满眼的苍翠,

还有那些悄然变幻颜色的溪水,

仿若打开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就如同王维在《 山居秋暝》里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传说,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话说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授教义,他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

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用双角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见啥吃啥,骄横惯了,哪把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顶折了翅膀,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山。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牯牛降,

传说赋予它一个神秘的名字,

而它更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等待被世人发现,

那一方山水,那一方灵动,

至今都回荡在脑海中~~~

是否许久没有看到暖心笑颜,

是否许久没有见到青山碧水,

是否许久没有听到蝉鸣蛙叫,

是否许久没有安静地行走在山间~~~

雨中的古镇,

散发着古朴的芳香,

霏雨如烟,

细细诉说着前世,

石板如镜,

浅浅映射着今生。

人总是在长大了才慢慢懂得,

说走就走的旅行太难,

想爱就爱的人太少,

倘若还有这样一种选择,

能在说走就走的时候,牵起TA的手,

走进安徽石台牯牛降,

享一段桃花源般的隐居生活,

那一刻,将浮名,化作一曲低吟浅唱。

牯牛降碧水如玉

想我走过不少崇山峻岭,见过不少三山五岳,但在走入牯牛降时,却还是让我惊叹不已,连连称赞:美,真美,非常美!

云雾如带,浮在山谷间,映衬这黛山,一切恍如仙境,若不是堤坝上的游人在嬉戏拍照,我几乎一度以为这是片尚未被人们发现的净地。

这里峡谷幽深,怪石遍地,古木如盖,碧水如玉,再加上沿途时不时能看到的的烟云飞瀑,自然景观十分瑰丽。

水,

清澈见底,

清波如镜,

清极了,

就像一张碧绿、透明的玻璃纸,

水底的一块块卵石也都像玉石似的光滑、透亮。

那嫣然的枫叶,

散发着迷人的秋季红色,

配在碧水之上,

宛如花,宛如曲,

静静吟唱,默默绽放~

湖面又像羞涩的少女,

眨着未谙人世的碧眼,

悄然打量着外界;

又如豪气万千的壮汉,

正仰头干着一碗醇香之酒;

或如热情奔放的年轻小伙姑娘们,

嬉笑打闹于山林间,

将欢快的歌声传向天际;

这儿的溪流,

有的娇小玲珑,宛如破土而出的春笋,

有的精巧雅致,好似含苞欲放的睡莲,

有的气势磅礴,仿佛飞流直下的瀑布,

更有些,

犹如瑶池的仙泉,轻烟袅袅环抱苍生~~~

汩汩流动的溪流,

一直不曾停歇着,

一直轻声吟唱着,

那些欢快的水,

带走了昨日余晖,迎来了明晨朝霞。

同一个景色,

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就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犹如每种人生,

有着精彩,有着平淡,

有着欢笑,有着泪水~

一汪翠色,

看得人已近痴醉,

几乎会被这片翠色放大的漩涡卷入另一个时空,

或许,能将你醉得心动,

醉成初恋。

走在山谷间,

不经意间发现如此视角,

堪比无人机的角度,

让我一度惊喜,

对于一个痴迷摄影的人来说,

没有什么比好的角度,好的风景更让人沉醉了。

只见那翡翠碧玉,

藏匿在水中,隐身在山间,

只见那苍翠连绵,

一座索桥悠悠连接,

通往大千世界,通往理想国度。

还有途中遇见的大小瀑布,

总是给人不断的连连惊喜,

或,

潺潺而动,

或,

汩汩而流,

总是,

能触动你内心那些曾有的往昔~~~

这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绿呢?这有四个条件:第一,水必须清澈见底,含沙量极低,实际上这里含沙量为零;第二,水要有一定深度,水越深越绿;第三,周围生态植被好,植被覆盖率高,人说:“青山绿水”,没有青山何来绿水?第四,要有阳光的照射,所以,水这么绿的原因就是太阳光将周围植物的绿色折射到清澈的深水中形成的。

牯牛降仙女如云如此大美之地,

怎能不拍上一组人像呢?

裙摆拖曳,

淡浓笑颜,

这一切,

悄然装点着,

静默绽放着,

犹如牯牛降林中的花香,

沁人心脾~~~

在这里,

美人和山,美人和水,

一切都能完美的融合着,

一度恍惚中~~~

甚至觉得在牯牛降的山水间,出现的婀娜姑娘们,

竟然像极了偶然下凡,嬉戏林间的仙女们~~~

牯牛降远山如黛在安徽以南的西黄山山脉上,

有座形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的高峰,

海拔1727.6米,总面积6700公顷,

它地层古老、山高林密、险峰深壑、烟云飞瀑、气侯优越、景观瑰丽,

这,就是石台牯牛降。

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

云雾,

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

山中一条小径蜿蜒曲折,

像是从云间散落下来,

隐于林间的村房,

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小径上。

除了云雾,

山间的那些小白屋房顶上还袅绕着炊烟,

如此组合的画卷,

远远望去,不同于其他,

在风景绝美处还多了一丝人烟,

不再是遥不可及之景,

故而,堪称完美。

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

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

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

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

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

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

安徽的山,大多以险峻称奇,

像我爬过的黄山、白马尖,都爬得我苦不堪言,

而行走在牯牛降的环线小道上,

除了眼睛的愉悦,还有身体的轻松,

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疲惫,或许是跟这里含氧量高有关系吧。

牯牛降以峰为体,

花岗岩奇峰林立,

绝壁千仞,怪石嶙峋。

牯牛石结构奇特,

造型美观,鬼斧神工,

东南侧正面的大峡谷中,

浑如鬼斧神工般削就的巨大的“排刀锋”拔地而起,

直指苍穹、试与主峰比高低!

“锋刃上”错错落落生长着的绿树,

恍如碧血,洋溢着大地的壮烈!

有的呈

石林耸峙,石笋罗列,

有的纤巧秀丽,如雕如刻。

有的重叠如罗汉,

有的中空如天桥。

飞来石、天狗望月、乌龟拜寿、石蛙跳天门、二仙弈棋、王母梳妆、中华石、渡仙船等等,

无不因势象形,惟妙惟肖。

牯牛降天气一日数变,有“山中一日游,十里不同天”之说。

晴时,

苍崖吐烟,雾霭升腾,

云雾缭绕,绵延不绝,

变幻万状,瑰丽神奇。

多雾的山间,

一般都盛产好的茶叶,

这里茶园颇大,沿着山势而种,

碧绿簇簇,似茶又似花。

只看那云雾,

一会儿似玉带,缠绕于峰峦山巅,

一会儿似白絮,铺泻在峡谷缓坡,

有时云带万里,蔚为壮观。

伸出雾层高高的山尖,

如同蓬莱瀛岛,人间仙境,

若是山风激荡,则云涌雾奔,

如大海怒涛,汹涌澎湃,变化万端,

有时阳光普照,为云层镶上道道金边

有时白雾缥缈,为山峦披上层层薄纱。

不用担心疲乏时的补给,

景区设施完善,

爬山环线路上有着小具规模的茶室。

这里素有“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之誉,

被生态学家们亲切的称为“没有围墙的绿色自然博物馆”。

早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4A景区。

茂竹修林,

笔直挺拔,

直冲云霄,

碧绿华盖带来一片清凉,

行走其间,只闻沙沙响声,

惬意无比~

雨中的牯牛降,

被洗刷出了娇艳之色,

清新的山林之风,

轻轻拂过脸颊,缓缓撩拨嫩芽。

牯牛降目连古戏在牯牛降山间茶室前看到了一场精彩的目连戏。

石台目连戏是指流传在石台境内、有着明显地域特色的传统目连戏。屈指算来,它距今已有480余年的历史了。

之所以说它具有地域特色,是因为它有着其他传统目连戏的共性,就是以神话色彩的目连救母的劝善戏文贯穿始终。

同时它在演出中还不同程度的穿插一些当地特色小剧目,同时伴有佛事、道士及祭祀活动,并加以民间杂耍的独特性。

境内俗称唱《目连戏》为《打目连》、《劝善戏》或《鬼戏》。习称目连戏唱腔为“仙腔”、“和尚道士腔”,其曲调高亢,音节有长短,其中穿插的当地民歌小调份量重,可以说,石台目连戏的腔调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结晶。

目连救母是在

中国

长期流传、影响广泛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断被搬演的戏曲和讲唱文学的题材。早在北宋时期,目连故事就已经与戏剧艺术相结合,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然而它还不是一本完整而紧凑的戏曲,是郑之珍寓居石台剡溪(今大演乡境内)时,将明中叶以前长久流传的目连故事集中起来,形成了一部有完整情节的戏曲作品(故又称郑本目连戏或剡溪目连戏)。全剧分为上、中、下三册,演绎的是傅家向佛—刘氏违誓开荤—目连西行求佛—目连地域寻母、救母的故事。

演员们也是多才多艺,除了用高亢嘹亮的歌声欢迎我们外,还用自学的孔雀舞欢迎着大家。

至今,当地人们仍比喻举办大型活动为“打目连”,可见目连戏在境内是根深蒂固的。石台目连戏因其上演规模宏大,不同情节和表演方式构成了丰富的戏剧内含,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观看,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这是一种潜意识的传承。

石台目连戏从成戏到盛演有着一定的背景,也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表演。

牯牛降严家古村沿着一条流水清澈的小溪,

走过微微颤颤的索桥,

远处静静地矗立在群山脚下的小村,

便是严家古村。

村头有摆山货卖的小摊,

这里商品,大多产于牯牛降山中,

老板都是当地村民,

没事一起摆摊,一起唠嗑。

许是太久没见过这么质朴又开心的笑容,

本来是单独拍摄正在看报纸的蓝衣老者,

却没想到闯入镜头的白衣中年男子,笑容却极其温暖。

皖南,聚族而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风俗,

曾经有书中就写到:“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

中国的宗族是一个封闭性的血缘集团,在宗族成员之间会有共同的归属感和亲近感。

严家古村,距离石台县城南20公里,是牯牛降山下一个非常特别的皖南古村。因为徽州和一山之隔,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徽州仿佛是一脉相承。一样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尽管也有那翘角飞檐的古民居,层层叠叠的马头墙......但这里的建筑风格似乎要简单的多,严加古村的建筑不讲究什么“四水归堂”、“五岳朝天”,好像带有些过渡区域的特征。

村中有老磨房、严家古祠堂和写着红军北上抗日直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标语的“标语墙”,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人文景观。

雨中的古镇,

散发着古朴的芳香,

霏雨如烟,

细细诉说着前世,

石板如镜,

浅浅映射着今生。

严家古村居住着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裔,

这里因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曾经一度的与世隔绝,

因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村内迄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古磨房、古祠堂、红军标语墙、蜡烛峰、情人谷、四叠飞瀑等。

特别喜欢这些屋门口的春联,

虽然墙壁不再洁白,

虽然春联时久褪色,

但那勃勃的生活态度,

能让我真切感受到。

严家古村是一处静谧的古村落,

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徽州趣味,

在上个世纪以前,严家古村一直隐居在群山之中,

因为交通的闭塞几乎与世隔绝,

当地的村民也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这里许是因为同村的人大多同宗,

主人不在,门却未掩,

小村掩映在牯牛降的绿水青山中,

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干干净净的青石小巷,

串起了村中的家家户户,

村前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淌,

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严家古村的故事……

茶叶是严家村的特产之一,在村子中就有很多茶厂,且物美价廉。

看到这种作坊,

一位大叔正聚精会神做着什么东西。

严氏宗祠位于严家村,

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祠堂里有块匾,叫“富春堂”。

严家村人是东汉时著名隐士严光的后裔。严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年少时聪颖。享有盛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为避嫌,隐居在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垂钓于富春江(后来成为中国四大钓台之一的“严子陵钓台”)。

古村中的严家祠堂,

虽没有徽州祠堂的恢弘气势,

却也精致古朴。

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

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

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雕花大门。

严家古村边上有一片古树林,也是这里的风水林,村规中都有禁止砍伐树木的条文,因为树木可以保全一个村庄的生气。

牯牛降特产有茶叶,品种繁多,物美价廉,同时有石耳、香菇、山野菜、竹笋、板栗、山茱萸、辣椒等土特产品。

美食有石台特色一品锅、槠栗系列产品(槠栗豆腐、槠栗粉皮、槠栗粉丝)、秋浦小河鱼、石台螺蛳鸡等等。

这是在牯牛降山中售卖土特产的大叔,

问及那大桶内所装蛇酒,里面的蛇是什么品种时,

就如同打开了大叔的话闸子,

从捕蛇谈到采药,还有山中的各类珍兽奇草,

以及他在山中的快乐生活。

喜欢牯牛降这里的人们,

喜欢他们的淳朴,

喜欢他们的热情,

喜欢他们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牯牛降龙门山庄龙门山庄是整个石台景区唯一一家三星级饭店,集食宿于一体,房间整洁舒适,周边环境优美。

因为飞机误点5个小时,到达龙门山庄时,已错过美味的特色晚餐,颇有些遗憾,所幸房间干净,床垫舒适,也是一夜好梦。

清晨,推开窗户,眼前一派仙境!

雨中的山庄更是美不胜收,

那缭绕的云雾,

清脆的鸟啼,

还有雨中温润的空气,

带着丝丝甜意,

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欢雨中的牯牛降,

喜欢这里清澈如碧的水,

喜欢这里轻纱袅袅的雾,

喜欢这里浓淡相宜的山,

喜欢这里淳朴热情的人,

期待能和牯牛降再次相遇!

相关文章

  • 碧水如玉、远山如黛,人间仙境石台牯牛降

    这是在一个月内再次踏足安徽,为何痴痴念着安徽? 或许, 是忘不了那苍翠绵延的山, 或许, 是忘不了那轻盈灵透的水~...

  • 青山碧水人间仙境,安徽石台牯牛降

    这是在一个月内再次踏足安徽,为何痴痴念着安徽? 或许, 是忘不了那苍翠绵延的山, 或许, 是忘不了那轻盈灵透的水~...

  • 牯牛降浅行

    戊戌犬年正月初五,好友成婚,趁此机会,相约游一趟石台牯牛降。牯牛降,牯牛降,形似牯牛从天而降得名,给这座远...

  • 石台:牯牛降纪行

    去年开春,趁着几个好天的间隙,赶紧跑一趟石台。路线选择由黟县的宏潭、柯村,再经祁门的安凌、赤岭,下图是走到柯村时拍...

  • 八月,我在这里等你

    摄影:胡传红/ 摄于石台牯牛降景区 八月的尽头,是秋天 而山野的尽头,是牯牛降 牯牛降的秋是静悄悄的 它轻轻的,蹑...

  • 2018-10-31

    八月,我在这里等你 摄影:胡传红/摄于石台牯牛降景区 八月的尽头,是秋天 而山野的尽头,是牯牛降 牯牛降的秋是静悄...

  • 山水牯牛降 | 原生态避暑养生胜地

    追寻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石台牯牛降的正确打开方式 石台牯牛降,它保留着皖南山水特有的群山连绵、烟波浩渺,数千年以...

  • 凉凉世界 因夏而生丨石台牯牛降网络直播开始了!

    盛夏时节,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如火炉般将人烤的疲惫不堪,但在远山中的石台牯牛降,潭水穿行峰峦中,跌宕多姿;山中鸟鸣莺啼...

  • 石台牯牛降 初夏好去处

    孔子《论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夏天来说,最好的解暑方式自然是找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安徽石台...

  • 石台牯牛降 | 我们的中场休息

    旅行也可以是你的 中场休息 世界杯如预想中点燃了这个原本就很炎热的夏天,朋友圈和微博、抖音充斥着C罗、梅西、点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碧水如玉、远山如黛,人间仙境石台牯牛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k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