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一所寄宿制学校,记得第一次面对一群和我一样高的初中生时,小心脏跳个不停,有点羞涩有点紧张,很快这种情绪便被朗朗的读书声淹没了,飞扬的粉笔灰告诉我,我成为了一名老师。
一声声充满敬意的称呼让我信心倍增,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我最爱的世界,浸着墨香闻着书香尝着字香,他们也喜欢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我心甘情愿的成为他们忠实的读者。
我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此时缓缓注入我心田的是一种被信任被崇拜的幸福感,尽管这份职业很平凡,而我依然乐在其中。
幸福感像股票趋势图,时而上升时而下跌。又像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地球的公转为我们带来春夏秋冬,时而柳绿花红,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黄叶满地,时而银装素裹。而自转带来旭日东升和残阳西沉,不可避免的就是神秘莫测的黑夜。
不久我便遇到了难题,头一次在是非对错面前犯了难。一天晚上几个男孩趁着大家睡觉的时候,溜进了教学楼,模糊的身影出现在监控录像里,我一眼认出了其中一个,但没对任何人说,所幸后勤处清查时只是少了一些书而已。
因为是首例事件,学校要严查并且严肃处理,我犹豫了再三没有说出那个孩子的名字。如果说了,我这个班主任免不了被领导批评一顿,而这个孩子会被处分,会被印上“小偷”的烙印。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幅画面,就在前几天,一位戴着头巾脸上略显沧桑的母亲来办公室找我,要我劝劝她的儿子,这孩子想辍学去打工。这位母亲哭着告诉我,孩子的爸爸打工时出事故去世了,老板给他家赔了一笔钱。爸爸给儿子取名叫成才,就是希望他将来有出息,母亲忍着心痛把儿子送到了这所学费昂贵的寄宿制学校,就是希望实现父亲的遗愿。
监控录像里的孩子就是成才,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能指认他,更不能让他辍学。最后我在校长面前撒了谎,忘了自己是一名教师。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心最耗神费时,我要保护他但不能纵容他,于是暗地里观察成才。已经是初中生了,上课的时候他还会无意识地咬笔头;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直视老师的眼睛,躲躲闪闪的;下课后他有意无意地在其他学生的课桌前经过,顺手翻一翻。
竟然有这么多毛病,我可发愁了,我要关注他,给他布置其他的课外任务做一做,课后我会叫他去办公室送作业,吃饭前我让他去办公室帮我拿饭盒,晚自习之前我让他去开水房打开水等等,而且每次都是他独立完成。
一周后这些事情不用我说,他都做的妥妥当当。慢慢地成才和我之间有了一种默契,他开始主动背诵古文,认真写作文。有一天在批阅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一本作业的笔迹很陌生但是很工整,翻开封面一看,竟然写着成才两个字,心头一热,泪水就流下来了,“我终于得到他的信任了,他也感受到了我的关注。”我在嘴里默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长期缺乏关爱,他对别人的戒备心很强,甚至会排斥同学对他的善意,而内心地又很自卑,认为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但我发现了一些小细节,他每天早晨第一个进教室,或许他的目的是别的什么,我没有拆穿。我告诉他,早上来了后把课桌摆整齐,把窗台上的花浇一浇,再帮我把讲桌擦干净,周末班会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他害羞的笑了笑。
在2013年元旦晚会的时候他为大家唱了一首《我的好兄弟》,全班掌声雷动,孩子们涌上来抱着我,在他们眼中我是比他们年长十岁的大姐姐,成才走到我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泪水在眼眶里转圈。
期末考试结束后,看着成才的成绩单上赫然写着红色的84,他头一次考及格了,还是这么高的分数,我的内心里一阵发紧,因为假期学生已经回家了,我用手机给成才发了一条短信,发了他的成绩和一些鼓励的话。 一个月后由于工作调动我要离校了,很多孩子闻讯来送我,没看见成才。我的心始终放不下,等我走了,下一个语文老师会温柔待他吗?会有同学认真听他唱歌、讲故事吗?
在新单位上班一周后成才发QQ消息告诉我,他知道我为他保守了秘密,他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中考前两个月,我发消息给他加油打气,很快他给我回了四个字“我退学了”,犹如遭雷击一样,我脑子里都是问号,我翻出以前同事的电弧号码,想问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又想给成才的妈妈打电话,终究没有拨出去,就算知道了原因又能改变什么呢,头一次感到彷徨无助。
我对这个职业产生疑问,我们教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交给他们正确的知识,再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改正吗?或者说教书就是为了让他们对付考试,考个皆大欢喜的好成绩,将来好有份体面的工作吗?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升学的压力,父母和老师的万分期待,繁重的学业没有时间放松,更没有人走进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自己对着自己说话,说倦了就不愿意对这个世界说话了。
教书和育人不是应该相辅相成的吗?教书是方式,教给学生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育人才是目的,建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有能力去认识外部世界的美丽。这是最终的结果,也是我们的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