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的时代,原作关川夏央,作画谷口治郎,第二届手冢文化奖首奖作品。
原作格局很大,描汇的是一个国家的青春时代并试图解读出整个民族近代的思想起源。全书以明治时期夏目漱石、森鸥外、石川啄木等文学家为线串联出一个时代的风华。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观察敏锐、思想细腻的作家永远是最好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少爷》《舞姬》《青梅竹马》------永远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文学史即民族史。
这似乎超出了漫画所能承载的重量,但是看完才觉得没有什么是漫画做不到的!漫画绝对是可以与文字、影像并列的思想载体。大师谷口治郎!
青漫里的青漫,冷门中的冷门,正因如此才绝版多年。当年尖端代理老版真是高风亮节,卫城能够代理新装版也是勇气可嘉。文学化的叙述,艺术感的分镜是第一重藩篱,无数名人典故和疏远的时代背景是第二重藩篱,对时代行为的反思,对民族思想的解读这些深度理解是第三重藩篱。你可能因为这套书的名气入手,又可能因为无法产生共鸣而弃之。
因为对日本近代历史有个一知半解,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感悟很多,虽然大多都是些不成熟的看法。有时间一定详细写一篇感想来抛砖引玉。这次只简单做2个版本的对比,这个比起读后感书报要好写多了!
上为新版外封,左下新版扉页,右下老版(无内封)。
一、外封
第二卷,上为新版外封,左下新版扉页,右下老版(无内封)
二、收录
新版多了一篇新的后记
新版的稿纸设计很有感觉,译名上老版更有感觉,新版有所借鉴,比如风萧萧兮墨水寒。春风一阵换成了一阵春风,是刻意区别吗?
老版
多出来的新版后记
新版多了2页参考文献,可见作者的用心
三、印刷
上尖端下卫城
其实差别不大,仔细看会发现尖端更细腻一些,卫城用墨过重以致丢失细节。
尖端版
再来一张看看,尖端略好但差别不大,不必纠结。
卫城新版
三、汉化完整度
左卫城右尖端
上图翻与不翻,各有利弊,翻了方便理解,不翻保持了原图的纯洁性。
可以看出卫城出版社的用心!但是是否用力过猛就看个人喜好了。
左卫城右尖端
第二卷卫城出版社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原图保留,下面注释,点赞!尖端反而是直接汉化,扣分!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卫城做了超多的注解。第一章最多,有12处,对于不熟悉日本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这很有必要。
四、拟声字和嵌字
左卫城右尖端
尖端这么嵌字也太简单粗暴了吧!还好全书这样的地方并不多。
以前我喜欢直接汉化拟声字,一来方便阅读,二来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汉化得当绝对好看,不过卫城选的字体也过太温柔了吧,图中格斗气势大减!
现在读的漫画多了,我对拟声字汉化和手写字汉化持保守意见,建议不破坏原图,边上注释即可。
再来一张
五、翻译
一些关键之处:
上卫城下尖端
无用之人就该走无用之路!
笔一支,筷子两支,终究是寡不敌众。
尖端这句丑人多作怪,我很喜欢。
山县有朋的诗,尖端译作:炮声隆隆震千里,携手共度万重山。卫城译作:远方传来大炮响,拉紧缰绳指前方。从黑山县有朋这个角度出发,卫城出版社赢了。
上卫城下尖端,不好意思,下面这张拍糊了。其实作为文学出版社卫城的翻译肯定不错,只是尖端版翻译更得我心。(以上仅个人看法,不懂日语,无法判断哪个更精确,只是个人喜好。)
时代包围了漱石,漱石超越了时代。——刘惠菁译,卫城出版
时代包围着漱石,漱石穿越了时代。——方承易译,尖端出版
六、纸张
只说下新版,用了跟玉皇朝新版钢炼一样的纸,白滑软,翻起来很舒服。(据说是粉纸,我不懂这些,只谈下感受,很舒服!)
对比结束,其实,大家有得选吗?
我想如果有一本中国版《少爷的时代》,可以以郁达夫为线,此人放荡风流又不失光明磊落,文坛好友无数,从浪子到英雄,一生传奇。以鲁迅、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唉,当年郭沫若)为主,以胡适、梅贻琦、梁启超、林徽因、梁实秋、周作人等为配,周恩来、瞿秋白、陈嘉庚等可以客串,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五卷怕是不够!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那一刻,还真是不动声色的热血澎湃啊!
----------------------------
也只是想想!
PS:这篇书报是我搬至微博后最重要的一篇书报,现搬来简书。2018.07.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