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是座山城,山是小山,站在二十层的高空,环顾四周,见到的山很多,不高也不连贯,像是海中漂泊的一座座孤岛。
我住的对面也是山,尽管隔着铜井路,还有路南边的璀璨江南小区,但总觉得就在面前,似乎一抬腿就可以迈过去,但我从来没上去过。有次下了决心,从小区西边的大道径直穿过铜井路,对着山脚开,被那里的堵围墙拦住了,没门,连人钻过去的洞也没有。
有些扫兴。
出生在圩区,爬过最高的地方是长江大堤。大堤是圩区的山。站在堤上向北,能看到陈瑶湖那边的山,若是晴天,还能看到山上奇形怪状的巨石,浓郁的树木;向南,视线越过长江,隐隐能见到九华山,有几座山峰像冲天的柱子,直插云端。童年的心便有了向往,期望有天能爬一次山,体验登高望远的乐趣,快感。门前人家老家是周家潭的,每年去山里做清明,回来都带一大抱映山红。我有幸得到过一支,花朵呈粉红色,有点像桃花,花瓣却又显得单薄,叶子细而窄。我当作宝贝似的放到碗里,成为人生第一盆盆景。每次放学,往盆景里注些清水的时候,心里便想象大山的模样,有树有花,有石有水,还有无数想象不出来的秘密。
八一年初中毕业,那年秋天我去南阳林场当了一名护林员,听上去很大气,其实就是看山的。我们所管辖的山林紧邻九华风景区,出入都要经过九华街去小天台的那条山路。据说这条几十公里、铺着麻石台阶的小道是南阳县一个富翁在九华山庙里许愿后还愿修建的。它像江边扳罾的绳子从山腰落下,又搭上另一座小山,从台阶上踏过,一步步上下都很吃力。我们没时间看风景,在秋天,我们主要做的事沿山脚砍一条宽约二十来米的防火道。没钱用的时候,就等砍下来粗的树干等晒干了挑到寺庙里去卖。记得那时是两块五一担,挑着沉重的担子踏着高高低低的台阶,这山留给我的印象就不怎么美妙了。
四月一号上午,我们一家人做完清明,午后去周潭大山风景区,六十岁的我,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爬山游玩。走在大理石铺就的上山台阶上,我惊奇地发现,陪伴游客行走的是一根橙色的水管,直行转角都能见到。爬上山顶才知道,它一头深深扎进大山水库牢固的大坝中,清澈无污染的山中泉水源源不绝顺着管道流进千家万户平常百姓家。妻子说,这里的人真有福气,能喝上这么干净,不要经过任何处理的好水。
回铜已是黄昏,伫立窗前,再看对面的小山,我已经知道它叫乌木山,虽然不清楚名字的含义及来历,这是正月家在铜陵大院的亲家告诉我的。他家也在山脚下,盛产白姜。我估计那里的白姜之所以有名气,除了温润的环境外,与纯洁的山水浇灌也有关系。现在我注视着它,还有稍远点的另一座不知名的山峰,惊奇地发现,朦朦胧胧中,它们像极了这座城市的一对乳房,无论是山上的泉水还是山中的宝藏,都一直在汩汩流淌,滋润着这座城市,滋润着城市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