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关于原因的寻找与确定,方法一可以借鉴质量改变(QCC)十步法,是工厂蓝领可用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具。确认课题目标,通过头脑风暴寻找可能的原因,通过验证、调查等手段确要主要原因,再针对要因施加干预。
方法二基于复杂环境、混沌世界的理念,我们难以在寻找某个结果的主因。毕竟寻找主要只是某一解决问题方法的中介过程。
采用两点一线的思考模式,我在哪里?我想去哪里?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绕过原因探索环节,直奔主题。上述两种方法是我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供参考,正好与这一章节链接。
一、什么是替代原因?
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举个例子:婴儿期,宝宝一哭就会有奶吃。对宝宝而言,因为我哭,所以才会有奶吃。但他他完全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替代的原因:妈妈给我奶吃。
在某些领域,我们的认知就如婴儿一样,简单地将先后顺序误以为因果关系。
二、为什么要寻找替代原因?
1、引起组间差异的因素多样
在寻找原因过程中,常常会应用组间差异的研究方法,或是对照研究。
一组人接受甲种治疗,另一种人没有接受甲种治疗。以期评价甲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即干预某一变量,而确保其它因素保持不变。
这对自然科学研究相对容易的,但对社会研究就相对困难了。
举个例子: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准备参加一场标准化考试的一部分学生去上了一门专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的特别课程。结果,比起那些仅通过复习与考试相关的几本书来准备一场标准化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得分普遍要高。
通过这段话,我们是不是认为“参加这个特别课程后,考试分数会更高”?在这两组样本之间,除了是否参加特别课程外,还有其它的差异吗?
如:报考这个特别课程,费用非常昂贵。是不是代表着学生经济背景就本来就不一样。那经济背景的高起点,是否说明平时对教育有更高的投资?在学习在更优越的起点?(学生经济背景不同)
如:报考特别课程的学生,是不是有更强的动力——想要顺利通过这次考试?(学生动力不同)
为了尽可能减少组间差异,采用随机化实验设计。(此外可链接正交试验)
2、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复杂世界,难以寻找单一的事件成因,这是我在《复杂之美》汲取的理念。引《大数据》中提及的沃尔玛商业案例——“啤酒+尿布”。(20世纪90年代,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超市管理人员分析其销售数据时,竟然发现了一个十分令人难以理解的商业现象:在日常的生活中,“啤酒”与“尿布”这两件商品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经常会一起出现在美国消费者的同一个购物篮中。把啤酒与尿布摆放在相同的区域,让购物者非常方便地找到尿布和啤酒这两件商品,并让其较快地完成购物。
上述商业案例,应用的是相关性,并不是因果关系。再如宝宝在婴儿期的啼哭与有奶吃、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狗流口水与铃声,尽管看起来高度相关,但都不是属于因果关系。
3、归因的系列谬误(详见六、新增谬误清单)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因果混淆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事后归因谬误、基本归因错误
三、如何寻找到更多的原因?
心法:千万不要贸然的接受你所遇之事件的第一个解释。古人云:兼听则明。
此处仍然是推荐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更深入的思考。
我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验证?
我是否能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这个解释不是正确的,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前面分享的QCC十步法的寻找原因,期望在此步骤尽可能地寻找所有原因,通过团队头脑风暴的方式,亦可借鉴。
四、如何判断关键原因?
当你寻得多个原因后,如何判断、筛选与取舍,并指导你的决策呢?
三个标准:
1、逻辑上是否合理?
2、与你的常识是否一致性?
3、以前解释或预测事件的成功率。
五、作为表达者的启示
提出问题、寻找原因、确定要因(详见QCC十步法)。
六、新增谬误清单
1、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当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2、因果混淆谬误
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3、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因素在起作用。
4、事后归因谬误
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外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就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进行归因。如宝宝在婴儿期的啼哭与有奶吃。
然而这种先后顺序有可能是一种巧合吗?我们在成功的时候要认清楚我们的成功是一种巧合吗?如果不是,是否存在一种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通过这种因果关系规律,我们是否可以把它提取出来,扩大,迁移,在未来再造成功。这或许就是思维模型的重要性。(链接《穷查理宝典》)
5、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普遍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喜欢把别人行为的动因看成是来自其内部因素的作用,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
链接人之本性,对于自己的成功,倾向于归因于个人问题;自己的失败,则倾向于外界;与之相反,对于他人的成功,则倾向于归因外界因素;他人的失败,则倾向于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