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阳光灿烂,天气暖和,鸟儿吱吱喳喳闹着,似乎它也在高唱这美好的日子。
清明是人们对已逝的亲人寄托哀思的节日,对已故亲人宣泄哀伤的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客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前两句诠释了清明人们对亲人的哀思。
但同时清明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前二天,我们己拜了祖坟,今天我们就不用去了。
早上醒来,我便烧水杀鸡,今天孩子爸不用出车了。平时天没亮就出发,晚上九点、十点回来是常事。这做饭的就我搞定了,让他多休息一会儿,不敢劳烦他了。读大学的女儿也回来了,隔壁嫂嫂、大伯今天早上没空,出外干活了,要下午才回来。两个外出打工的侄子回来了,我俩孩儿都和他们兄弟感情很好,叫他们一起过来凑凑,做桌丰盛酒菜,热闹热闹。
我叫女儿帮忙,女儿很听话,八点便醒了。帮我扫地、晒衣服、抹台抹凳、洗菜。我杀完鸡后便煲起汤来。接着斩排骨、酿豆腐、洗龙虾、洗花夹……女儿和我忙了一个早上,忙完了,中年十二点多了,吃饭啦!他爸也醒了,两个侄子也来了。一桌的菜,儿子还说今天可真丰富。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每逢过传统节日(中秋节除外),得点香插在屋前,吃饭前得先请己故先人吃饭。香已点了插了,现在要请先人吃饭,女儿也知道这个习俗,于是她拿了三个碗三双筷,女儿拿着三个碗盛了一点饭,然后放在饭桌上,摆上凳子,摆上筷子。轮到我说了,我嘴里念念有词:孩子他曾祖父、曾奶奶,他祖父、奶奶,今天清明,桌上有很多菜,你们好好吃吧!过了一会儿,我又说:“吃饱了,你们走吧,保佑一家大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孩子学业进步,打工的平平安安。咱们已人鬼殊途,借眼看莫要手摸,走吧,走吧!”然后收拾这三个碗筷,我们吃饭啰!
这时,儿子好奇,毕竟他年纪小。他问我:“妈,你嘴巴叨念什么?”他笑笑。
“请祖宗,你爷爷、奶奶吃饭,长大了你会更明白。”我随口答。
“他们都死了,为什么还要请,会吃吗?”这家伙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是对先人的敬重,也是风俗。”他爸严肃的说,替我答了。
“那这菜爷爷、奶奶吃过了,我们再吃?”这家伙平时却没那么多的问题。我得用这机会灌输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给他们,以使日后他对先人敬重。
“先吃饭,边吃边说。”我说。
一桌六人,大家就位而坐。
我对俩位侄说:“你们想吃啥就吃啥,不用客气的,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不客气,婶。婶你煮的菜真好味道,我妈煮的都没那么好吃。”小侄子说。俩兄弟都二十出头了。
“我们又不是第一次来婶子家吃饭,婶做的菜一贯都好味道。”大侄子夸得我心都舒眼都亮了。
“多吃,多吃。”孩子他爸说,“儿子,听好,现在我告诉你们中国传统节日该怎样,尤其这清明节,儿子,哥哥姐姐他们都应知道的,但你小,好多都不知,你得好好听。”我丈夫认真起来了。他平时还没那么严肃。
“爸,我们也知得不全面,你慢慢道来。”女儿既谦虚又文绉绉,这大学生。
“是呀!叔,我们也想听。”大侄子咐和说。
“对,叔,你说详细点。"小侄子也是大学毕业。
“大家慢慢吃,边吃边听,这么多菜。”我加了一句。
“好呵!爸,我洗耳恭听。”哎!儿子可用了个漂亮高级的词语,我儿子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而且作文还写得不错的。
我心暗暗自喜,喜不全是因为儿子,还有丈夫帮我解决了这道题,免我费唇舌。
此时丈夫吃吃停停,边吃边说,说传统节日的风俗,还郑重其事的点明了清明节的重要,不可忽视。他对孩子们说因为有了先人才有了我们,没有他们是没有我们的,很多困难的事是他们替我们苦了,我们才幸福!做人不可忘本,这是血统,我们要敬重他们,而且你们兄弟姐妹要团结,努力做人。说到这我偷偷的向孩子爸竖起大拇指,好样的,老公!
孩子们边吃边听,吃得津津有味,听得津津有味。
我以为他就此作罢,然而更让我括目相看的来了。
大夫喝了一口红酒,继续说:“孩子们,这清明节也是悼念革命烈士的节日,我们在电视里也看到主席及中央领导清明悼念烈士们。你们老师也应该跟你们说过,当年,日本侵略我们中国,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伟大的胜利。我们才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更应该好好做人,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丈夫顿了顿,又喝一口红酒,面向女儿和儿子:“你们可要努力读书,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以迎接时代的挑战。”
“好的,爸、妈,我们加油!”女儿和儿子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叔,你说得真好!”小侄子说。
“你们俩个己出来工作了,也要努力。你父母也上年纪了,努力工作赚钱孝顺父母。”孩子爸转向侄儿。
“知道了,受教了,叔,谢谢你。”大侄子诚恳地说。
好了,这顿饭实在大值得了!孩子爸,你今天大棒了!
丈夫说完了,也酒足饭饱了,孩子们也吃饱了,我默默的收拾杯盘。
孩子爸——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