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这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而今天我切实的感受了一把踢猫效应,早上出门的时候先生对我说装袜子的篮子里面都是不穿的袜子,这句话直接就让我很不爽了。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你又来指责我没有收拾,虽然我立马不说话,我已经就很不爽了。
随之而来,一路前行往公司的路上,他跟我不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从前天晚上开始说要把我放在那里到今天早上把那个地方指给我看,其实我也是很不舒服的,在后续的对话中,我表示我要自己熟悉一下车,练车自己开车。
等到了办公室之后,班主任的一句话彻底引发我的不满,昨天打印的学费补贴的文件,需要签字,我特意留给先生去签的,结果他把名字和日期签到同一栏,我想都没有想就把班主任的截图给他了,然后我的内心还充满了对他的不满。
事实上我对他的不满真的是来源这件事情吗?其实不是,是今天一早上累积起来的情绪,通过这件事的导引全部诱发出来。
其实装袜子的盒子的确是要收拾了,我也感受到了不舒服,不好用,只是通过先生的口说出来,我会感受到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引发我内心的不安全感,我能全然的接纳我自己吗?如果我可以,我就能面对现实。
至于上班的问题,又不是没有备选方案,那就去按照备选方案去做吧,也就2个月的时间,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的,刚开始总是会难很多,更何况,就算是他把我放在路边让我过天桥走过来,也是可以的,为啥我就不能接受呢,这个背后的底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看见你快要一点点的浮出水面了,不怕不怕慢慢来。
那对应到签字的问题,我完全可以私下处理不给他造成任何的不舒服,看见我自己的故意为之,还把事情归咎到他身上,我可以做的是他签完以后我看看呀,也不至于今天出错;就算是今天知道错了,我重新打印签好字再给孩子就好了呀,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前面的情绪积累,我故意做了这样的动作,这就是一种报复行为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让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再把坏的情绪延续下去,这才是关键的。
觉察自己在踢猫,那就把脚收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