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贝尔曼也是一位画家,就住在她俩这栋楼的底楼。他已经六十好几了,那一把大胡子跟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一般,长在一颗像是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萨堤尔的脑袋上,底下还有个小魔怪般的身子。贝尔曼的艺术事业很失败。他画了四十多年,却连心上人的裙边儿都没挨着过。他总说自己马上就要创作出一幅杰作,却从未真正动笔。好几年来,除了偶尔在宣传单、广告页上头涂涂抹抹之外,他什么正经作品也没有画出来。他收入微薄,靠着给艺术区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赚几个子儿——这些画家当然没钱请专业模特。他酗酒,金酒是他的命根子,嘴里整天叨念着那幅即将面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脾气暴躁的小老头,嘲讽起别人的软弱来毫不留情。
这是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树叶》中,作者对贝尔曼的唯一一次描写。作者用这不到三百字的描写,就让一个颓废的、一事无成的老画家跃然入境。
这可真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角色,生活中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接受他,肯定会离他远远的。
因为谁会喜欢一个不仅事业无成,邋遢,酗酒,懒惰,还爱嘲讽人的穷老头呢?
但是,《最后一片树叶》中,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讨厌的人,一个作者着墨不多的人,让这个故事得到了反转,让人性变得温暖。
曾经看到一个评论,说《最后一片树叶》让人微笑着流泪。可看到结尾的反转,我微笑不出来!
生而为人,众生平等。不管高低贵贱男女老幼,生命于人只有一次。老贝尔曼一生穷困,事业不成功,但是他热爱生命,对艺术的追求坚定而执着。
文中开始就交待,住在这个租金便宜的街道上的,都是一些追梦者。年轻的琼西是,年老的贝尔曼也是。可是这些追梦者的梦有多旖旎,现实就有多么的无助,他们想投身于这伟大变革的洪流中,却不得不像常春藤的叶子一样只能随风飘零。老贝尔曼的一生就如那常青藤上的最后一片树叶!
为了琼西那不着边际的幻想,严寒的冬夜,善良又热心肠的贝尔曼穿着自己单薄的衣衫,冒雨登梯,在街角的墙上画完了那片被琼西赋予生命之托的树叶。
这一片永不凋零的树叶,让琼西获得重生,却逼得贝尔曼向世界告别。贝尔曼一生只画了这一幅画,为画这一幅画,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用生命的凋零来诠释杰作的完美,让这个有灵魂的杰作,传递生的信念,这个主题成就了欧亨利作品的反转。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结果。我希望年轻的琼西们好好地活着,珍爱生命,不要让别人做无端的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