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直接上司的突然离职,被老板指定为公司负责人。原来和他一起的同事,一夜之间变成了部属,这些人变得非常不满。有意无意间,他与下属的冲突多了起来,每次的会议总是很难达成一致,不同意见层出不穷,这让一直以来奉行“和为贵”的他非常头疼,他希望保持一个愉快的职场环境,试图安抚每一个团队成员,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紧张的气氛继续在彼此之间蔓延,他渐渐束手无策,陷入绝望之中。他来找到我,我和对话如下:
我:“关于冲突,你是怎么想的?”
他:“冲突是坏事,我会尽可能避免冲突。”
我:“在冲突发生时,这种想法会给你带来怎样感受?”
他:“焦虑。有人不同意我或与我争辩时,我的大脑就会一片混乱,无法清晰思考。”
我继续问:“所以,当你感觉紧张时,你的行为如何?你所采取的行动或者你对这种感觉产生的反应是什么?”
他:“当有人反对我时,我会跳过争议。我会尽量远离争端,有时即使我并不真正同意某人,我也会表示赞同。”
我:“无视不同意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他:“我没有解决问题,最终领导层团队没能达成一致。”
通过这个练习,我的朋友开始意识到,并不是同事们的行为,而是他自已的想法和行为,让冲突不停产生。
二.冲突管理的技巧
《高效领导力》认为
我们倾向于将冲突视为与“其他人”的问题,并寻求方法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管理冲突更多是“内部工作”,一个自我领导的问题。当然,你的谈判技巧以及关于合作的其他知识将会发挥作用,但是你的自我领导能力则是解决冲突的基础。你自我管理得越好,整体冲突管理就会越好。
以上教练式对话过程运用的是《高效领导力》中提到的一个“所想既所得”金字塔模型。
以刚才我朋友的现状来举例分析,他的“所见即所得”模型呈现为:
想法:冲突是坏事,我会尽可能避免冲突。
感觉:当有人不同意我或与我争辩时,我的大脑就会一片混乱,无法清晰思考。
行为:当有人反对我时,我会跳过争议。我会尽量远离争端,有时即使我并不真正同意某人,我也会表示赞同。
结果:我无法解决问题,最终领导层团队没能达成一致。
通过与我的对话,我引导我的朋友再一次进行金字塔模型练习,这一次对争论进行积极的思考,这种想法会让你感觉如何,这种感受如何影响你的行为,这些新行为带来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于是,我的朋友的第二个关于未来的练习的结果呈现如下:
想法:冲突是好的,能够带来积极、高效的结果。
感觉:我感谢那些参与争论的人,并且尊重他们为对话做出的贡献。
行为:承认人们的观点,而不是回避。在评判前先寻找理解。
结果:持不同意见的人觉得自己被承认,会议得以继续,每个人都从他人分享的观点中收益。
三、专注力五层次
在刚才的案例中,为什么我朋友的想法的改变,会让事情的结果截然相反?这里,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专注力五层次“理论。
《高效领导力》认为专注有五个层级(如图)
第一个层级是愿景。关于要实现的目标,最优秀的自我领导者会在这个层级花费大量的时间。第二个层级是规划。关于如何实现愿景,专注此层级的领导者会努力实现预期中的结果。 第三个层级是细节。高效领导者会在收足够多的信息后冲向细节,然后返回愿景与规划层级。 第四个层级是问题。高效领导者不会专注于问题,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跳板,为实现愿景服务。第五个层级是戏剧。指的是存在于过去的东西,已经无法改变,而当事人的思想却仍存在于当时的情景中无法自拔。
专注力五层级与冲突管理的关系是什么呢?一个领导者的专注的层级代表了其冲突管理的水准。优秀的领导者总是专注于愿意与规划,根据需要阶段性专注于细节,在梳理现状是会专注于问题,而从来不会纠结于戏剧层级。
比如,你和同事们在开会,突然,你意识到每个人都在钻研一个特别棘手问题的细节(不停地增加问题和戏剧),你停下来,问同事们“我们现在做的,与我们今年的愿景、规划有什么关系?”你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其他人停下来,阻止他们继续停留在问题与戏剧上。这真的很简单,却很强大。
四、结束语
几次交流后,我的朋友请我去给他的公司高管进行了一次培训,我花了二天的时间,用“未来探索”的引导技术,帮助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共同愿景——“让1亿人成为我们的客户”,通过团队共创和群策群力达成了部门未来二年的工作目标。大半年过去了,公司的业绩不仅稳定增长超预期,而且团队之间更加和谐有力。
现在我经常建议我的朋友,将专注的五个层级打印出来,贴在靠近电脑屏幕的墙壁上,每当看到时都要询问自己:
“我现在的专注力在哪一个层级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