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完了,春节就算画上了句号,以一场璀璨的烟花绽放而结束。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的季节,是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虽然新的一年了,还不想翻篇,因为东坡先生是位高产的诗人,有很多经典诗词,值得我们继续学习。那么,今日就来学习一首《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 宋 ] 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我的理解和翻译:
去年送别,送到了余杭门外,漫天飞雪如杨花飘落。
今年的春天已经结束,杨花如雪一般,却没见到你回家。
透过卷起的帘子,想邀明月同畅饮,而风露吹透了纱窗。
月光斜斜洒进屋里,将画梁照得清晰,好似嫦娥怜念那画梁上双飞的燕子一般。

深度解析:
从标题开始讲,少年游是词牌名,润州是今江苏镇江,意思是,这首词是在镇江写的,代别人寄给远方的人。
写这首词的时候,东坡先生37岁,时任杭州通判,因为赈济灾民而出差润州。
自请出京,到了杭州,不仅远离了政治斗争,在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地方呆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我心里有些遗憾的是,这首词是写给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而不是发妻王弗。大概我属于发妻CP粉吧。
刚开始看标题,以为是东坡先生代笔写给别人的。翻译之后才知。上片是以妻子的口吻写给自己的,而下片则是以自己口吻写给妻子的。这种写作手法,比较创新。所以,苏轼也不是那种食古不化型的人,为何会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以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实在不能理解。
“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词中的这两个比喻,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首唐代诗人崔户写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当然,苏轼的这首词,没有那么凄凉。崔护用桃花比喻,而苏轼用杨花作喻。也不失为一种独到。因为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词太多太多,用杨花来巧喻思念的,却很少。
通过这首词,可以想到,东坡先生喝着酒,卷着珠帘,透过纱窗,看到天上的月亮,心中的思念之情十分浓烈,想“举杯邀明月”。却看到月光将屋内的雕梁画栋照得那么清晰,心里更加惆怅,想回家,却因公务在身,不能回。只能对酒写诗,聊表思念了。
【推荐阅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翻译/文澜珊 - 简书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澜珊#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