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大多数人的前半生,过了35,后半生开启。
一路上披荆斩棘,既是被教育过的人,也是教育过别人的人。
职场法则帮助很多人避雷,可以稍稍游刃有余,但过渡到生活中,很多人脱掉盔甲是否可以游刃有余呐?
面对亲情,友情,兄弟姐妹情有些法则照样适用。
第一:有话要直说
这条法则太重要,在平时的家庭关系中,亲密关系中,很多人会抱着“为你好”的旗号,干着不为你好的事儿。
比如:父母有时候会督促孩子学习,言语过重的可能会张口指责,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其实他们心底里是爱孩子的,但就不说,孩子可能会解读为你只爱成绩好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
亲密关系中很多男生会说:我这人不太会说话,更多的是做事儿。
但同样一件事情男女解读也是不一样的,你不说,对方怎么知道你的用意,搞不好还要大吵一架。
存在主义心理学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存在先于本质”。没有谁生下来就不会表达,你可以去练习,去学习,有存在就可以练达。
第二:要敢于向亲戚朋友提钱
这条似乎有着终结亲情的风险,很多人不敢或不好意思向亲近的人提钱,觉得可能会显得生分和势力,其实不然。
我有个表姐,她这个人独立有个性,每次亲戚朋友要借她的钱时,她都会把前提条件摆出来。
点头同意的钱拿走,不同意的自动过滤。她这个举动也被身边亲近的人说过“冷血”。但她的反击是,既然是借钱,那自然就不是义务,没有义务,那就照章办事。
有些打着“你是姐姐,就该多帮帮弟弟或妹妹”的旗号,在她这里根本行不通,用她的话说“我只不过比你多出生了那么几分钟而已,如果可以选,你先来”。
有时候规则先行,反倒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以后“要账”的麻烦。
第三:多看别人优点
这一点在亲戚朋友身上最需要普及。
都说真正的亲戚朋友是打不散、骂不跑的,越是真朋友说话越损,但其实没有人愿意和一直说自己缺点人保持待在一起,除非有受虐倾向。
很多人会把闺蜜的丑照公之于众,说这无所谓,我们谁跟谁。
老婆经常只看到老公做的错事,但当他做了好事,却夸赞的不多,殊不知优点是对方得到正向反馈后越多衍生出来的。
父母经常打击孩子的不是,别人家那谁就比你强,殊不知这只会让ta不自信,进而越来越排斥和父母沟通,因为他们“不懂我”。
很多父母想让孩子把他们当朋友,可是朋友是真正想让你好的人,散发出应有的善意是父母最需要给予孩子的信息。
写在最后:
亲情、友情、其他情都需要正向的感情滋养,这些个账户只取不存很快就会枯竭,成为坏账。
有些法则不仅助力于职场顺风顺水,生活中也需要有它们的助力,留心观察一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