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小年来,灶神走,游子归,幸福到

小年来,灶神走,游子归,幸福到

作者: 天涯谁人不识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1-24 19:06 被阅读0次

      进入腊月,时光仿佛加快了脚步,一眨眼,小年就来到了我们身边。虽然时值隆冬严寒的时节,但小年以及随后而至的大年,却洋溢着新春的热闹,氤氲着年味的喜庆。在人们忙碌和喜悦的气氛中,在岁暮的梅香里,春的气息也扑面而来。

    小年到,除尘又祭灶

      小年,仿佛是春节的孩子,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欣欣然张开了眼,呼唤着,嬉闹着,给人世间带来了快乐和美好,似乎每一缕空气中,都流淌着他兴奋的味道,鼓舞着人们欢乐地向春节迈进。推开时光虚掩的门,晨曦中,我仿佛看到,在古老又神奇的神话传说中复活的小年,抖落一身洁白的雪花,罩在大红色的光芒里,敲着小鼓,扭着腰身,喜气洋洋地走来。

    小年仿佛是春节的孩子,带着幸福和快乐来到人间

          小年,因为祭祀天上的灶神而来,所以有了神秘的韵味,彰显着古老的华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又因为与除夕新年相连,而有了喜悦雀起的美妙,充满着农历新年来临时欢乐祥和的氛围。

      小年的由来,与灶神密切相关。《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原本,作为每家每户五神之一的灶神,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也不知什么时候,灶神被赋予了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的职权,灶王爷也就由专司饮食的神,转化成了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除司厨外,还要司命,还要“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从而让人心生敬畏。

    祭灶是流传千年的风俗

      灶王爷据说是在夏朝就已树立的大神,而在殷商时期祭灶已被列为国家头等大事的“五祭”之一。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然而,灶神的起源却从来是笔糊涂账:有说为炎帝;有说为一个叫“张单,字子郭”的人,是玉帝本家,更有民间流传的歌谣为证:“灶王爷,本性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的苦,明年再吃关东糖”;有说为火神祝融;更有说为髻或隗,状如美女……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也不知那种传说靠谱。但是,从那些古旧的年画上看,灶王爷不仅不太威严,而且还是头戴发冠,阔脸长须的富态模样,无论如何,也难以和令人敬畏的司命神结合在一起。然而,有趣的是,人们对灶神的事迹的描述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位大神大约终日端坐在家家户户的厨灶之间,负责详尽记录各人的所作所为。腊月廿四这天,灶神要回到天庭述职,并向玉帝汇报下界凡人的善恶,据说人一旦被上奏不善,轻则夺算,减寿三天;重则夺纪,减寿三百天。看来,灶神的神通如此广大,当然会让百姓产生敬畏,自然也有了祭拜的必要,更需请他吃灶糖,希望甜住粘住他的嘴,上天只言好事。更加有趣的是,善良的中国百姓怕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

      从这些民间传说中看来,中国老百姓显得如此淳朴与可爱,居然会想出贿赂灶神吃糖瓜的办法,从而遮蔽自己的不良言行,进而祈求来年的吉利。但不管如何,灶神似乎是汉族民间最具代表性,又广受百姓喜欢的神,也是最贴近生活和最富人情味的神,这不单单是因为灶神手握司命权,而且与灶神能平易近人地接受贿赂有关,更重要的是能“下界降吉祥”,寄托了老百姓辟害趋利,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传统画像中的灶神

      据中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可见,小年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中国人传统过小年的日子应该是腊月二十四,与今天南方人过小年的日期完全一致。至于北方为什么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据说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顺应皇家的习惯,提前一天过起了小年。

      关于祭祀灶神的习俗,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中就有林漓尽致的描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兮! ”

    通过诗文,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人祭祀灶神以求取吉利的美好场景。

    灶糖,是敬奉灶王爷最好的供品

      如果说,春节是一台大戏的话,那么小年就是这台大戏的序幕;如果说,春节是一首春之声的乐曲的话,那么,小年就是这首乐曲的序曲;如果说,春节是一桌欢乐晚宴的话,那么,小年就是晚宴上的头道佳肴。

          因为从这一天起,年开始铺开它多彩的画卷,人们带着美好的期望,精心准备着过年的一切:除尘,备年货,剪窗花,贴春联,挂上大红灯笼……而在外的游子则开始归心似箭,美好和幸福开始撒下天罗地网,笼罩着世间的一切。

          小年时节,寒气依然砭骨,但冬天已然放弃了凛冽之气,准备打道回府。春姑娘此时正在自己的阁楼里,细细地梳妆打扮,她已经让梅花给我们捎来了她将要步入人间的消息,或许在不经意间,她就会含笑吟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小年来,春将临,幸福到

          随着小年的到来,就在准备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回家,几乎成了每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人的梦;随着小年的到来,离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愈发变得急促起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始终是萦绕在远方游子心头的执念。那回家的梦,犹如一盏大红灯笼,早已高高悬挂在腊月夜的星空,悠悠地鼓荡着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中国人的心……

          如是,小年就成了游子回家的最佳时机。此时,家在游子心中就成了宁静的港湾,那里有如灯火一般温暖的爱,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遥望家的方向,那山也暖,那水也甜,那人也美,那月也圆。尽管带着风尘,带着疲惫,但回家过年的心情却越来越焦急,回家的步履也越来越急促,因为有人在张望,有爱在翘盼。就如风筝回航,因为有爱的手在一点点收拢,攥紧。所有的打拼、清苦、煎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原来都是因为有值得想见的人在等待,有值得思念的情在期盼。

        亲人相聚是美好,家人团圆是幸福。这份美好和幸福中,有叶落归根的喜悦,有漂泊落地的踏实,有家燕归巢的快乐,有天伦萦绕的欣慰。

    小年到,游子回家的脚步更加急促

          小年裹着寒气而来,幸福和美好也跟随小年而来,扛着爆竹,舞着春联,从而使人间充满过年的祥和氛围,家家欢乐临门,户户祥瑞贴窗。

          尽管,时至如今传统的节日风俗已日渐式弱,就如这小年,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或许已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灶台,也无法像前人那样对灶王爷顶礼膜拜,或许更忘记了放几块粘甜的灶糖,去封上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只言好事。但是,中国人淳朴的情和意,仍需要如祭灶这样延续千年的仪式来彰显,来表达,来传承,来守护。

        小年到,幸福到。此时,小年的熏风正袅袅萦绕,静待幸福来敲门,和它相依相拥;而我们也已经被过年的祥云围绕,直到跨进欢乐和幸福沸腾的除夕之夜……

    小年来临,喜气盈门

      小年来了,喜气四处蔓延,年味越发浓厚,把幸福刻在心里,把甜蜜揣在怀里,把温馨印在笑容里,把吉祥融在团聚里,把舒爽晒在笑语里,把好运聚在酒碗里……

      愿快乐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愿幸福如漫天飞雪绵绵而至;

      愿美好如雪中红梅清香四溢;

      愿我们如崭新春天生机蓬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年来,灶神走,游子归,幸福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yb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