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认为推行仁政,才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好办法。什么是仁政呢?仁政的实质是惠民,是要统治者给予劳动者有限度的恩惠,以收揽民心,获得人民对于自己的政权的支持。
孟子讲:“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样看来,孟子所谓的治民之产业,是以满足奉生送死的最低生活需求为标准的。他不反动贵族奢侈,他只反对贵族过度奢侈。他不反动贵族聚敛,他只是反对贵族竭泽而渔式地聚敛。他重视劳动者的生活境遇,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但他从来不认为劳动者能拥有与统治者一样富贵的资格。
孟子是站在统治贵族的阶级立场上来看待一切问题的。他主观地认为,只要君主天良发现,从思想感情上关怀人民,人民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他强调君主在主观上要有惠民的思想意识,因为劳动者无恒产就无恒心,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自然不会安于被统治的地位。孟子认为,老百姓无恒产才是产生社会动乱的根源。
所以,孟子讲统治者要统治百姓,必须给百姓一定数量的土地,使他们可以养活父母妻子,乐年饱食终日,凶年不致流离死亡。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分宗法,安居乐业。
孟子在要求统治者实行制民之产、保民惠民的政策的前提下,激烈地批判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无情地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罪恶。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观点。他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孚。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说:“三代之得天下也,得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焉而已。”推恩百姓,施惠于民,目标就是收揽民心,争取民众拥护。得到民众的拥护,贵族统治者的地位才能得以稳固。
所以,孟子是承认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他只是要求统治者时时以保民惠民为念,实施省刑罚、薄赋敛的政策治理天下。但绝不会认为,人民的地位比统治者的地位更高贵,或者统治者与百姓的地位是平等的。他的仁政主张,具有改良性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