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06:47 被阅读0次

1917年,一位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回到了他的祖国。此时的中国,军割据,人民深陷贫穷和战乱之中;教育落后,“平民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于是,这位出生于普通教师家庭的年轻人,怀揣着投身教育、改革教育的梦想,先后来到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工作,在中国正式开始进行教育实验。他的名字叫陶行知。

就在两年前,24岁的陶行知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前往美国深造。他跟他的同乡胡适一样,拜在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门下。在这期间,他潜心学习;学成归来之后,把杜威的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加以改进,并引进到中国。他的这一教育理论,后来被称为“生活教育”。他把教育生活化,直到现在,仍然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那什么叫“生活教育”呢?简单来说就是,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孩子也要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很多学生,很会读书,却属于死读书,会考试不会学习,会读书却不会现实运用,甚至985大学毕业了,却连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没有。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就是这样的教育脱离了生活,离生活太远了。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了生活教育,就能解决“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问题;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恤加自己的知识,增自己的力量,增自己的信心。

让我们先来听一段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英才小学做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他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先生便快速走上前去,及时制止了这名学生,并

且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办公室里等他。这时候,陶行知从口袋中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说道:“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男生接过糖后,先生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说道:“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虽然他搞不清楚校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对校长的做法,已经有一些感动了。

陶行知接着又掏出第三颗糖,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这时那名男生突然哭了起来,他说:“校长,我错了。他们不是坏人,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块砸同学是不对的。”陶行知这时掏出第四颗糖,说道:“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更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类似这样的孩子打人的事件,在学校和家里,屡见不鲜。一般这种事情发生时,父母和老师往往都是批评。

整件事情当中的正面表现。让孩子在这种场景化的教育过程中,受到了鼓舞,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有了大彻大悟的认识。

这种“正面管教”的方法,被陶行知总结为“6个一分钟”,分别是:一分钟倾听、一分钟示爱、一分钟参与、一分钟赞美、一分钟鼓励和一分钟矫正。

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每天抽出点时间来这样做:用一分钟,倾听孩子的心声;一分钟,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一分钟,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一分钟,赞美孩子;再用一分钟,鼓励孩子;最后用一分钟的时间,矫正孩子的错误。

在刚才所讲的四颗糖的故事当中,陶行知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比如,他在制止打人的孩子之后,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这看似带有一种批评的意思,但是,又没有在言语和行动上直接进行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这之后,他分别给孩子递出了“四颗糖”,这四颗糖都饱含深意一比如,第一颗糖,是奖励孩子没有逃避,而是赶在陶行知之前到了办公室;第二颗糖是奖励孩子在被制止后,没有继续打人;第三颗糖,是表扬孩子的正义感。这三颗糖,都体现出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和赞美。孩子意识到错误之后,陶行知

他第四颗糖,用来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知错就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整个过程中,陶行知对孩子没有任何批评,而是主动参与并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相关文章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917年,一位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回到了他的祖国。此时的中国,军割据,人民深陷贫穷和战乱之中;教育落...

  •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杜威是从生活的角度谈教育,陶行知则...

  • 我心中的“陶行知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

  • 行知路 知行合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题记 ...

  • 【老麦读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不知不觉,又到期末 这个“假期”和“学期”的惯性轮回里,花虽相似,人已不同,有人旅...

  •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理论构架6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应“生活即教育”而生的一个命题。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

  • 陶行知的学校思想

    针对传统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倡导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的基本...

  • 第383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今天上午,带儿子去逛超市,为家里的生活做采购。到超市出口结账时,已经近中午12点了,顾客排了好长一队,我手里提着蔬...

  •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生活教育的直接思想来源曾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曾经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杜威,全盘接受了他教育即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bw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