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樱花情节

作者: 不器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12:28 被阅读35次

            当下樱花正绚烂,网上寻来一篇关于樱花与岛国的文字:

            四月将尽,为了避开五一高峰,特地去玉渊潭赏樱花。谈到樱花,心情总是很复杂。一方面其满山花开的时候的确非常美,非常有诗意,同时其蕴藏的“人生绚烂,但苦短于一瞬”的情结,让人唏嘘不已。另一方面,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象征,让人对其咬牙切齿,恨从中来。

        樱花原产喜马拉雅一带,不知何年东渡到了日本,总之很早就在日本落地生根,虽然日本人死乞白赖地不承认。

        樱花在东瀛能成为国花,与自然条件分不开。日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非常适宜樱花生长,当满山花开的时候,景色是非常让人陶醉的。特别是当颓败冬天刚刚过去,凄凉之景首先会被樱花打破,给人一种振奋、欢欣、生机的感觉,这样樱花更容易被人注意。

        樱花的生理特点与日本民族的岛国审美心理非常接近。樱花虽好看,但其开花期短,一般十几天花就开始谢了。花开满山,花谢满山,这种不滞不沾、转瞬即逝的美,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感受。对于日本人,最让心灵震撼的一件事,莫过于目睹一阵风吹过,樱花雪片般从树上飘落而下的情景,那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凄艳,又是何等的富有生命的味道!日本人认为欣赏樱花的最佳时机不在于樱花的盛开之时,而在于樱花开始凋谢的瞬间,于樱花凋零的瞬间欣赏一种残缺的悲怆之美,让心灵感受强烈的震憾,这才是美的极致和赏花的至高境界。

        樱花的生理特点,也与日本狭隘岛国的民族心理想吻合。在玉渊潭赏樱花,发现樱花并不具有特别出众的姿色,也没有什么醉人的香气。单独地看,它一点不起眼,无论颜色还是造型,都很单调。因此,看樱花只看一株两株是看不出名堂来的,一定要成片地看,成林地看,在远处看,才能发现它不俗的魅力。那是一种铺天盖地、汪洋大海、浩浩荡荡的集合之美,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令人恐惧的生命能量。这是否与喜欢集体活动、思想行动高度一致的日本人有相似之处呢?日本人喜欢有一个权威整合他们,从而所有的人服务于整个集体,这样就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二战时候日寇口中念着“忠君爱国”,为了“天皇陛下”“大日本帝国”,“武士道精神”“樱花精神”把他们变成了畜生不如的恶魔,在中国、在亚洲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战后,日本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完全忠于企业,一辈子为一家企业服务,加班加点成了价值的表现。日本在战后迅速发展为第二经济大国,与日本人的这种樱花精神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于是,日本的文人骚客就开始歌颂樱花,久而久之,樱花被奉为“圣树”、“神木”,成为“大和魂”的象征,“人问宝岛大和心,旭日烂漫山樱花”,“在我们国里就是草也开出樱花来呀”,“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与日本,就这样宿命地结合在日本人的心里。

        对于中国人,大可不必那么悲观,而应该有大度的气魄,宽阔的胸怀。樱花飘落,满山落红,那是何等的美丽?中国有赞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樱花虽然没什么芬芳,但是花为泥土,滋养后人,也是一种生命的轮回,何必那么凄惨惨的? 中国人应该有牡丹的雍容大度、梅的风霜傲骨、君子兰的高雅气质、菊的亮节高风。这些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有这样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的民族,是没有理由不创造出辉煌的人类文明的。自哀自怜的樱花精神,就像日本一样,也许有着暂时的辉煌,但终究要很快零落,狭隘自私的民族精神,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创造出标炳千古的伟大文明来的。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若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名诗,在日本之所以被广泛流传,无外乎是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日本人的悲观思想,暗自契合了日本人的悲情情结,那么,日本民族的这种浓厚的悲剧情结,又得自何方呢?分析研究日本的文化历史,我们会发现,日本民族之所以有这种悲剧情结,既是其自然环境陶冶的结果,也是其传统文化生成的必然。

      说其受自然环境影响,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山多、水多、平原少而资源匮乏的岛国,自古,日本人就教育后代,自己国家是一个没有资源可供开发的环境恶劣的岛国,打小儿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紧张感和危机感,而地震、山体滑坡、火山爆发以及随处可见的喘急得河流,这些可知不可知的自然变动,也无形中形成了日本人容易陷入焦急、失望的悲观情绪,这种无形有形的自然压力,更是扩大了日本人的心理阴影,使得在狭隘的海岛上生存的日本人,一直以来就认为老天不公,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生成着日本人的悲情情结。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日本人的骨子里认为樱花是其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是日本人将武士比做樱花所取的原意,因为樱花在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将要凋谢的时候。因此,日本人把樱花与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连,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零,就如同武士最光彩的时候,也就是他抛洒热血效命疆场的时候。

      将武士比做樱花,也有寓意人生的悲观无常和凄美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悲情心结之意,所以说,日本人可以把死亡看作是樱花陨落时的璀璨悲壮的一种景观,而这种超越生死的超然心态从日本人与佛教的关系中也能找到根据,日本人出生的时候去神社洗礼,结婚时又大都采用教会式,而当吹灯拔蜡时又毫无例外的都用佛教仪式做最后的生命告别,外人对日本人的宗教观百思不解而日本人自己却乐在其中。但在日本的所有宗教中,佛教,无疑是对日本人影响最深的,究其原因,就是佛教尤其是禅宗的轻生、出世、信仰命运等人生观教义与日本人的悲观主义心态极为契合,是佛教,使武士对于命运有一种镇静之信托,对于前途所不能避免之死,有一种安之若素安之如归的自然心态。从日本人的审美倾向亦能看出日本人的悲观主义思想,与中国人看戏喜欢看喜剧看大团圆结局不同,日本人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戏,大都喜欢看悲剧,百十年来热映不衰的演绎日本古代“47浪人”为主复仇的悲情剧《忠臣藏》是之,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悲情剧《失乐园》亦是之。其实,这些小说、戏剧、电影的故事情节都很老套,但却都蕴含着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美好的东西必将付之流水的悲情意识,因此,他们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是因为戏里同样体现着日本人的悲情情结。

      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有句名句为日本人万世所传唱,诗云:“色香俱散,人事无常”。我们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亦有传唱千古的八个字,谓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比可知,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一个忧郁,一个明朗;其情怀之差,似有天壤之别。但世世代代念叨“色香俱散,人事无常”的日本却能在悲情中奋发,而至今日傲视世界,而摇头晃脑“好逑”了数千年“窈窕淑女”的“君子”中国,却仍在蹒跚着,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悲情国度,但这个悲情国度却常常让我们陷入困扰。

    岛国樱花情节 岛国樱花情节 岛国樱花情节 岛国樱花情节 岛国樱花情节 岛国樱花情节

    感于此景此文,打油一首:

    为有樱花无限俏,生于楚土恨春宵。

    色香俱散无常事,零落成泥泪满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岛国樱花情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ca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