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伤悲,其他都是幻觉(《解构“解构小辞海”》之2)
为什么在一开始总是要提到原点,似乎原点是不可避免的起点一样?的确如此,原点作为一个起点,也许不是实际上的世界的起点,但肯定是认知上的起点。而且第二个问题,也许更为基本,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一个起点?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起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世界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是主体自身情况。
世界是演化性的,也就是延展性的,因而,也就是序列性的,顺序性的,那么,从某一点开始,往上溯源,总是要到达某一点,这个一定到达的点,就被称为起点。另一个方面,从主体自身情况看,主体不可避免是中心性的,所有认知和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从自我中心出发,逐次向外延展。正是这个中心主义倾向,使得认知与行为也是顺序性的,也是逐一延展的,也是会到达某一被称为起点的地方或者对象。
理解演化,也许比理解中心主义更难,而且,在我看来,世界的演化,也许仅仅是主体中心主义认知的一个幻象,也就是说,由于主体的认知是中心性的,世界被呈现为序列性的,按照顺序逐次延展的,也就是演化性的。
那么,中心主义是什么?为什么主体会是中心主义的?
主体的中心主义,就是个体中心主义的主体化。那么个体中心主义又是怎么回事呢?
个体中心主义,实际上,来自于存在的离散性倾向。当世界一次性涌现的时候,就是离散性的。我们在《单一粒子的世界》里已经看到过,单一粒子的世界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单一本身就是总体,也就是全有,全有实际上就是什么都没有,也就是全有与全无同一。因而,全有的单一世界,是什么都没有的,也就是不存在的。
因而,世界一开始就必然是非单一性的,必然是离散性的。
离散性的自存性,具有二个特征,一个是存在自身的离散力,另一个就是存在本身的自我收敛性。离散力,不仅仅是物理性的,存在的任一维度上都俱离散力。
收敛性则是自我中心化的。正是收敛性,使得存在本身得以自存。自存与收敛是循环论证的,或者是同一的。这样,存在必然是中心性的,而不是遍在的,或者泛在的。
中心主义的主体,其认知必然到达一个起点,而其对于世界的认知,必然到达的起点,就是原点。所以,关于世界的认知,必然从原点开始,而世界的演化,在中心主义主体看来,也是从原点开始的。
中心主义是主体的宿命,因而也是主体所无法摆脱的先天桎梏和枷锁,这也是一切悲剧的存在根源。由于它来自于世界的最初涌现,因而也是终极性的。
但另一方面,中心主义也是演化的起源,因为,没有中心,也就是没有收敛,那么存在就失去了自存性,存在者将不复存在。一个没有存在者的世界,也将失去其作为世界的可能。所以,中心性,或者有限的桎梏与枷锁,或者说存在的悲剧,就是存在本身的起源。存在就是为了自我伤悲而创生的,来了就有原罪,存在就是痛苦的。除了伤悲,其他都是幻觉。
正是这一理解,坚定了主体活下去的信心。因为,伤悲是根源性的,无处躲藏,死亡本身并不能终结存在的中心性,因而也是无能为力的。既然毫无解脱的可能,那就顺其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