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线》
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尽你所能的好好生活吧
相较于作者的处女作的噱头之大——“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令人禁不住泪流满面。”这第三部作品的问世显得有些许低调了,封面没有了多余的介绍,封底的文字,也恰到好处的能够吸引读者,某种程度上,种种细节表现出不单单是出版商,包括作者的文字,都是有所沉淀的。
《线》同样是一个带有追溯,与问题的故事,作者,通过全知视角,通过主角孙子的疑问切入‘为什么你们不愿意离开这个岛呢?’以主角回忆的方式(而实际上,主角回忆的视角特色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体现,仅仅是收尾的呼应,让人不免遗憾对于回忆特色运用错失),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生活,这部分的内容也恰好的回应了疑问,这座岛包容了无家可归的主角,这座岛也尽‘其’所能的留住这漂泊他乡的人。与作者的第一步作品相比较,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运用和勾勒见长,同时也展现出女性作家对生活的把握与拿捏,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细细观察和品味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这般的文字的。开篇通过盲人的感悟“没有一个日子是一样的。”
在宏大的战乱背景下,政治的不安,隐匿在作者字里行间中,而这种不安,丝毫没有减弱‘生活’的生动与轻快。在故事里,女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与妈妈失散,遇上了另一位善良的母亲,她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在混乱的年代里偶然又必然的组成了这样一个混合的家庭。在怀着对妈妈的思念中,女主渐渐长大,慢慢她接触到了她热爱的事业——裁缝,此时,线的主题越来越明晰,它串联起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在故事中描摹,点缀,缝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家有成千上百套的华服的美丽而忧郁的女主人,身着最朴素衣裙的却能缝纫出最绚丽服饰的少女,富有而自私势利的男主人,善良而温和的制衣工厂老板…… 在前半部分中,生活的情趣,信仰,欢乐高于其它一切未知的苦难,尽力的生活,是那个灰暗年代唯一允许的一抹亮色,作者通过她细细的描摹,仔细的刻画,放大了她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尽力的好好生活啊。
第二部分则侧重于真正的动荡,德军的入侵,打破了小岛上本就惴惴不安的氛围,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恶人极恶,而普通的群众只能忍耐过活,在这一部分,作者过细的工笔让故事有些许失真,描绘不禁陷入流水账般的琐碎中去。
最后,回忆的闸门随时间的流逝来到眼前,故事结束,一切有了答案,这座岛因历史而厚重,而历史又因着那些人和那些事儿鲜活着,当下的我们唯有留下来,去聆听,去感受。
所以,尽你的所能去好好生活吧,毕竟好好的生活才是我们奋斗的主要来源之一啊! 有关生活的一切美好,都值得我们去奋斗。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4419/9924154e4f1cd31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