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月光

作者: 冯小小路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23:41 被阅读13次

    昨天读到蒋勋《舍得,舍不得》书中的一篇文章《灭烛,怜光满》,文章的标题出自张九龄的一首诗《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张九龄在海边观月,心思飘摇,房间点着一支蜡烛,突然他起身吹灭了蜡烛。烛光一灭,月光瞬间汹涌而来,诗人惊叹原来月光可以如此丰富饱满,因此写出了“灭烛怜光满”的诗句,这个“怜”我想是怜惜、爱惜的意思。

    今天去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时,走到一方古井旁,讲解员说这口井出自唐代,井的突出的沿壁在当时称为“床”,所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即指的是这个井沿,而不是我们现代所指的卧室中的床。一行人恍然大悟,这首诗我们吟诵了这么多年,原来一直会错了意。眼前的这口古井,即使在现代的LED灯光照射下,都别具一番意境,更何况是在静谧的月光中。穿越时光,我仿佛看到了李白站在这口古井旁,着一身轻盈的白色长袍,抬头或低头,在银色月光的倾洒下,他和这口古井凝成了一幅画。

    而我们又多久没有好好赏一次月、静静的享受月光的包裹了呢?

    小时候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爸妈到处奔波,他们做点小生意,一般隔一年左右就要换一个地方,我也就跟着不停的换学校,小学期间我大概转过6次学。所以我在老家也就是爷爷奶奶家待的时间很少,加起来就一年的时间。小学以前待过半年,那时候太小,没什么记忆了。然后三年级时因爸爸出车祸在老家待了一学期,那半年的记忆占据了我大半个小学时代的记忆,抓鱼摸虾、掰竹笋、捕蝴蝶、抓萤火虫、捡松果、看流星。。。我清晰的记得那些场景,那时的风、那时的天光和那时的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每次回忆起,各种知觉都鲜活起来。

    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年夏初的夜晚,农历十六,月亮很圆很大很亮。那时候整个村子的小孩差不多有十来个,年龄差距都不大,经常一起玩。那时候没有手机,极少数家里有黑白电视,但是电视节目少,除了看新闻联播大家也很少看电视。于是晚上一般吃完晚饭,大人小孩都出来窜门了,村子不大,房子也很密集,经常窜着窜着就自然的都聚在一起了。那天晚上几乎全村的大人小孩都聚在了村头的那个晒谷坪里,那时没有路灯,但那天晚上的月光真是亮呀,照着晒谷坪恍如白昼,但又不像日光那么刺眼直白,有种含蓄温柔的美。

    我们都还沉浸在月光中,这时不知谁起了个头:我们来捉迷藏吧!于是所有的小孩都活泛起来,游戏永远是小孩们的最爱。无论男孩女孩,无论活泼的、拘谨的,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一轮又一轮,满村的小孩子们撒丫子乱跑,找寻自己的藏身之地,但是月光太亮了,想找个隐蔽处可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负责躲藏的很容易被发现,每被发现一个,就从各个角落传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息,估计嫦娥也能听见了吧。

    那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关于满月的记忆,后来在大大小小的城市生活,出门便是街道,车马喧嚣,再也难寻任由我们撒野乱跑的晒谷坪,更加难寻十多个亲密的小伙伴。而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时代不断变化,时间也被我们不断赋予新的使命。学生时代晚上的时间基本要用来学习,进入职场后工作之余更加要多充电,接着成家立业、抚育下一代。。。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快到都不曾停留一秒抬头看一眼月亮,大多数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满地的六便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的月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gg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