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鉴
住在西湖里的美好
(二)
欧阳修,该是如何喜欢西湖啊。在他的眼中,西湖恍若仙境,总能调动思绪,翻飞在如绉的水面。山高水长,绿水逶迤,白鹭掠过,一幅画定格在宋词的天空。
他一定很喜欢《采桑子》,或许只有这个词牌,才能盛得下他的才情,才可以对得起那一片湖水。
隔着文字,隔着万水千山,在千年之后,引诱着后人,前赴后继去西湖,寻觅那幅画,那个人。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天的西湖,美得不知何方神地。绿水,一定好过梅雨潭很多倍。堤岸上的垂柳,一定是如烟般的静美,给湖水平添了一份绿,还有无限的风情。芳草萋萋,给西湖平添了份妩媚。
一只小船,一处行人。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那歌声,如春风拂面,温柔;如炊烟,轻轻;如花儿,甜甜。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如琉璃一样,竟然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这首《采桑子》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美丽的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心情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先写水面平滑,“无风”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使得游人“不觉船移”,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西湖,景色引人入胜,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