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个地推活动,活动形式很简单——引导用户扫码后登记注册,获取用户姓名、公司名称、邮箱,完成登记即可获取5元现金。
活动方式简单粗暴,却出乎意料地受欢迎,3800张5元现金只用了一天多一点时间就派送完了,现场来扫码登记的各式各样的人群都有: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中年贵妇、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年轻、老人家,基本上路过的人都会不自觉举起手机参与到这个活动来。
我身边的同事对活动效果有些意外,悠悠地来了一句:这群人是不是5块钱就把自己卖掉了?
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地推活动只需扫码关注或者注册信息,就可获取推广的小礼品,这些小礼品一般成本不高,基本来说不会超过5块钱,因为这5块钱的小礼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活动会得到广泛的回应,这是因为人贪小便宜的小贪念的作怪吗?
其实,有是的地方,也有不是的地方。
是,是说人对免费得到的东西总是难以拒绝的,冲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很多人会想要小礼品。人的贪念本来就是存在的,即使活动并不是以现金的模式赤裸裸地去挑战人的贪念,而是将现金换成可爱的小商品,冲着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人还是会去完成扫码这个动作。
不是,是说一来,有些扫码的用户是对宣传的商家感兴趣的,比如一个母亲遇上母婴产品的平台推广,她有兴趣去了解这个平台的,得到小礼物只是顺手的事情;二来商家运用营销方式的本质是用资本换取用户信息,参与其中的用户将自己的用户信息换取奖励,这是等价交换,用户很清楚自己是在贩卖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商家得到的是用户的一次关注的权利。谁也不吃亏,不存在贪小便宜的情况。
所以,这样来说,为了拿这五块钱完成注册信息不完全是贪念作怪,但是参与活动的用户出售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是事实。
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个人信息并没有那么看重,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在各种不同的平台留下个人信息。别有用心的人获取个人信息的门槛很低。
在2016年年底南都记者的调查中,现在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再一些不法平台上查询包括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统称“身份证大轨迹”。
而这一“全套服务”,收费仅850元。
去年京东12GB用户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被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数据多达数千万条。时代华纳30万客户数据泄露、凯悦连锁酒店318家酒店客户信息被窃取、苹果App
Store逾千应用漏洞、信诚人寿信息安全漏洞、Verizon 150万客户记录遭泄露、学信网数据泄露……信息泄露的存在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很多。
信息泄露导致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的事例也并不少。
只是就整体来说信息泄露导致的直接伤害仍属于少数,使得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建立起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不断地在各种不同平台上随意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这种事情我也没少干,这次看到的5元现金活动让我顿悟了这种事情的本质是:我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五块钱就把卖掉了。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关联手机号的,手机号后面还关联这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那我以后是不能在互联网平台注册了吗?不是的,只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小鱼更倾向于保留个人信息,把这些个人信息当成是一项隐私,不轻易泄露,比如不要因为这些随意扫码注册的活动就留下太多的个人信息。
在互联网平台留下的个人信息越多,你对互联网而言就越透明。在互联网信息安全机制还没完善以前,保护好个人信息是有必要的,不要五块钱就把自己卖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