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阅读图书馆读书笔记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场对价值的找寻与探索之旅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场对价值的找寻与探索之旅

作者: 绿皮游园会 | 来源:发表于2021-03-28 11:19 被阅读0次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生活感悟。

罗伯特·M.波西格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要做别的事。

——波西格


/写在前面/


这本书,小说,传记,游记,学术论文......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它,我只能说它很值得一读。

父子两人骑摩托车进行的一次迷人又危险的旅行,汇同一生思想与哲学的讨论,组成了一本有趣的书。

里面的哲学讨论融汇东西,观点独树一帜且很具思考,旅行故事则充满了美国中西部的风景,描绘的朴实而细腻,期间还穿插着父子关系、老友重逢,全本读来犹如自己的一趟思考与旅程。

“旅行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有的时候,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

作者以维修摩托车为例阐述了生活中的哲学以及如何找回自身的价值。

感觉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突然有点理解了苏格拉底说的未经省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对自己的责任感、努力追求卓越”引人深思。

这本书的关键词有:良质,古典认知,浪漫认知,二元论,摩托车维修艺术……涉及哲学,修辞学,数学,物理学等等,还谈到了禅,印度的神秘主义,《道德经》等。

非常喜欢作者在书中关于“心灵高地”的比喻,人对认知的探索,就像少有人走的路,在爬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不确定的空气稀薄、大量的问题以及关于各种假设的答案。

“实体的山往往能象征人们灵性成长的路,其实登山并没有唯一或是固定的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路。

充分领受到了山的神圣,以至于每一步都是一种奉献的行为,是对这种神圣的心悦诚服,山神圣的一面融入了他们的心灵,因而使他们的耐力远远超过了体力所能负荷的。

如果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是一个巨大的层次结构,那么心灵的高山地区就出现在这个结构的最高处,他是所有思想当中最抽象也最普遍的。

禅是山谷的精神,而不是山顶。”

所以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轻松,我像个未做好准备的登山者,选择它时并未意识到这是怎样的崇山峻岭。

读的过程就感觉大脑一直是在超负荷运转,常常是不懂不理解,读着读着就想要放弃,不想再读下去了。可是另一方面,却仿佛又有一股无名的力量在拽着自己继续读下去。

“只为了未来的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在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

作者用自己对于良质的探索也反映出了想要到达高地会遇到的困惑、迷茫、崩溃、极限、卡住、清晰、怀疑,这些认知和情绪交织裹挟,随便就可以淹没冲垮一个人,这些阻碍遇强则强,但却是求知必走的路。

追求真理果然是智者永恒的目标。

“良质无法定义但却存在在每个人心中。”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难懂,自己只能抓住一些小的细节,但是我很喜欢,读完能让人内心获得平静。

读完之后仿佛体验了一场大汗淋漓的登山之旅,浑身舒畅。


豆瓣读书评分

01.


"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初读这本书标题时所感到的惊讶,我想也便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在他看来,禅与摩托车维修从来就不是二元对立的,正如艺术与科技、感性与理性、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不能割裂一样。

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书名而错过它。

精确的仪器是为了表达一种理念而设计的,如果你想要在空间上达到完美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因为摩托车没有任何一部分能够达到完美,但是如果你很接近完美,就会发生令你惊讶的事,因为它可以在极限之内,奇妙地飞驰过乡村田野。

所以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这种理念。约翰看到摩托车的时候,只看到各种不同的结构,于是就厌恶它,然后拒绝进一步的接触。但是在我的眼睛里,我却看到设计者的理念。约翰认为我接触的是各种零件,实际我接触的是各种观念。

形状完全是头脑的产物。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提供了一种正确生活的秘诀。比如他说,我们在维修车子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当你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你也在维修你自己。这是作者认为的真正的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是他倡导的人生态度。 

“我们对事物的好坏或美丑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直觉和判断,而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其实就是对良质的感受,而非知识和经验。 ”


“等我长大,我可以拥有一辆摩托车吗?”

“如果你会照顾它的话。”

“那要怎样照顾呢?”

“要做许多事情。你看我一直做的就是。”

“你会全部教我吗?”

“当然。”

“很难吗?”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就不难。事实上难的是要有正确的态度。”

这有些像王阳明心学所提出的“良知”:“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这也与作者提到的“良质是先于知识而存在的”极度相似。

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良知”说的是做人,“良质”说的是做事。 

作者借用摩托车维修也讲到了这一点,感受,不仅是源自经验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认知,还要有感受力,这种区别就好像开车旅行,你对于风景的感受是相机式的,但摩托车旅行,你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关于感受力我还想到了一个词,手艺。当下行业细分,我们发现在分工类别之下做到金字塔的人们,都把工作做成了手艺,有着独特的手感和手法。

因此,尽可能让自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成为所做的事的一部分。你就会获得更别致的体验和收获。


02.


“当然,试炼永远不会了结。人只要活着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和不幸的事。但是我现在有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内里:我们赢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起来。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期待。” 

我是个平时容易内心焦灼的人,也常常觉得很急躁,读这本书,就太多的感同身受的段落,解决了内心长久以来的困惑,同时又深深地冲击着内心世界。

焦虑是另外一个陷阱,他是自我的反面。

如果你确知做什么事都做不对,那么你就会很害怕,往往就是这个因素让你迟迟不敢动手,而不是懒惰,这个陷阱来自于急于求成,把焦虑写下来,有焦虑为动力,所以会很努力的研究,你越研究就会越平静,你要记得,你追求的事内心的平静。

枯燥是另一个陷阱,是焦虑的反面。枯燥就表示你已经失去了良质的指引,丧失 了从新鲜角度看事情的能力,不再有初学者的虚心。如果你觉得无聊,就表示你的进取心很低落,在开始做任何事之前,先好好的补充一下能量吧。

让工作不再那么枯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变成一种仪式,你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做不熟悉的事情,也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做熟悉的事。

只可惜这种本应一口气读完的书,我却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有时候,不去想太多,做芸芸众生中不求甚解的那个普通人,大概也是种天赐的幸福。想太多,反而痛苦。

我靠着取悦别人过活,这样才能脱身。你揣测别人希望你听到你说什么,然后假装主动自然地说出来,这样才能脱身。一定要让别人信服才行。我如果不肯背弃他,恐怕到现在还在医院里。他却始终忠实于自己的信念,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克里斯知道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他才是活生生的人,而我才是鬼魂。

书中讲述了良质,但何为良质却又无法用一句话概括表述。

世间规律是亘古不变的,而科学研究产出的是通过该工具获取对世界的认知,这是存在于内心世界的,会随着人类的消失而消失。

真正重要的,就是内心的平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所谓的内心平静,是指向一种无我的心境,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

深度的自我察觉就来自于内心的平静。

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好工作。

要想知道什么是好,了解他为什么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与这种好融为一体,就要培养内心的平静,如此一来,好才能出现在你的心中。

因为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

把事情做好,需要拥有良质,虽然良质无处不在,也在我们内心深处,但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和感受,不断地修炼。所谓用心对待事物,良质会指引你做的更好。

因此,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接近良质,感受良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有良质的产品,专注当下,全情投入。

/写在后面/


如果没有创造神灵我们会死

如果没有诛杀神灵我们会死

啊,迷茫的岩石的王国!

——阿多尼斯《死》

虽然现在思想交流更加快捷,更加宽广,但也似乎变得更加浅陋。

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如果你不放慢脚步认真思考,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或得到更差的结果。”

我们终极一生可能都处在自己和自己的拉扯之中,判断不了什么对于此刻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因为现代社会所强调的——无止尽追求真理和理性——对人类来说,只是这个是完全不够的,这只会让人活得盲目且疏离。

活着的目的其实是寻求内心的平静,最好的生活是自恰的生活。

你无法定义什么是好,就像写文章没有定式一样,但是看到一篇文章,你却马上可以判断出是好还是不好,因为这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阻止我们平静的最大的陷阱就是送葬的队伍——人云亦云的行列。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长久的安静,看见、听见、感受到真正的宇宙,他必然会充满进取心。进取心是精神的补给品,能够推动事情的进行。一种天生的感受力。”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良质的指引,重新重视个人的价值,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能融合在一起,人才能称为活着的人,而不是被无限物化的“人”(工具人)。

我喜欢作者这样的思考,在和自己斗争的过程中,成为自己。

我们老被教导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是一定要做到行与思的结合,不断地思考、反思,达到平衡。

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在通往理想的路上…而这些都是没有答案的,只要走过看过思考过,保持不断的修行和领悟,就无所谓意义不意义。

来人间一趟,看看太阳吧。

文字/绿皮火车

图片/豆瓣截图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阅读症深度患者。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阅读需要主张,让我们一起追寻,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场对价值的找寻与探索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lp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