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建立边界,咱们得先谈谈什么是精神独立?为什么精神不独立,怎么才能做到精神独立?你依赖了什么?难道依赖是丑陋的吗?
精神独立是个人成长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信任和尊重。一个人不孤独,两个人不拥挤的境界。精神独立的人有强烈的自我信念,人际关系边界,专注于解决问题不抱怨他人。活得踏实,有能够掌控自己命运、不被他人左右的成就感。
一个人走向真正的独立,必然满足两个条件,即精神和物质独立。物质独立相对容易理解,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完全满足自己生活需求,与父母没有经济账。如果父母付款购买房屋,并没有明确赠与,只是提供居所,都算是有经济账。因而慎重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如果接收了一定要还。这是独立的第一步,是基础,是前提。
最难的是精神独立,回到源头即母体,从母体中分化出来。具有安全依恋的人,分化要比非安全依恋的人容易。这里用的是分化,不仅分离还有链接。因而与父母关系分化完成,并不意味着关系结束。
非安全依恋的人心理发育停滞,从未放弃安全依恋的努力。然而,作为无觉知的成人对无觉知的父母如何付出或对抗都不能重回幼年满足和疗愈那份遗失的伤痛,必将持续纠缠。纠缠即不独立!安全依恋但精神不独立的人虽然也容易受到父母行为、情绪和态度的影响,引起波动和干扰,但属于轻度纠缠,通常人生比较顺利。妈宝男和妈宝女是放弃独立的人,百分九十的人是打着独立的名誉寻求依赖。独立与依赖本就是对立的,求而不得,因而他们活得非常纠结、痛苦,时而向外攻击,时而自我谴责。
精神从母体分化出来的具体标志:
1.不以爱的名义控制父母
满足父母的需求,达到你期望的状态,就是控制。当有人说我就是控制父母时,非常惊骇!激动地说“难道不应该孝敬父母嘛?”。后面一句没有说出的是“你是冷血动物嘛?忍心眼睁睁看着父母困苦?”。事情是这样的,我妈妈容易为儿女操心又力不从心,从而忧心忡忡地出现身体病痛。为此我帮妈妈处理任何引起她不舒服的事件或关系,希望妈妈健康长寿。被人质疑后,我仔细探究后发现我背后深层次的是渴望妈妈长久的陪伴我,害怕失去妈妈。这就是纠缠,这就是控制,这就是打着高大上孝敬的名誉。这不是真正的爱,是控制父母满足我的需求。我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与陪伴,在千里之外左右父母的生活,通过满足父母的一定需求来满足我深层的需求。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控制了父母。
牺牲、奉献都不是爱,要感恩的不是爱。在模式里没有真爱,都是交换。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修行没带着觉知,你的爱都是用来与人交换你所需的筹码!那什么是爱呢?心理学上指满足对方需求就是爱。模式里的爱,也是爱。但,真正的爱是不带期待回报或者不执着不斤斤计较地满足对方需求。我爱孩子不是为了养老,我满足孩子衣食和精神需求不是为了要好成绩长面子。在孩子18岁前,父母只给不要,是单向关系,就是真正的爱。真正爱的人不认为孩子是拖累是麻烦,更不是价值感的满足!这检验了父母给予我们怎样的爱,同时也提醒我们如何给予我们子女怎样的爱。
停止向不能给予高质量爱的父母索取,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也给不了。也就是说在我们18岁以后,停止向父母索要,开始尝试给予他们。亲子关系就是单向关系,18岁前是父母单向给予子女,18-25岁是过渡时段,25岁后是子女单向给予父母。单向给予是不带目的的。18岁前做感恩教育就是索取,有目的性。
2.与父母建立朋友关系,适应时代需求,遵守自然法则
新生家庭重于原生家庭,夫妻关系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与父母关系第三位。这与儒家文化有冲突,但是在今天物质丰饶和节制生育,继续父母关系第一位必然出现严重衰败现象。二十四孝的故事是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早已不适应当今时代,这里不展开论述。
新时代的亲子关系是这样的,在满18岁以后与父母结束亲子关系,建立朋友关系。朋友关系是平等的、有距离和尊重,没有那么多索取与控制。不改造父母,与父母是成人的关系。对父母“你是大的,我是小的,我不能做你们的父母。你们有需要我可以帮助,但不能干预我的生活”。
关系便是一切,如果与父母建立正确的关系,什么问题都没有了。父母的人生、父母的痛苦、父母的不和谐、父母的疾患都是他们的事,带着距离去关爱他们,别自恋到都是你的事了。
一个人把自己人生活好就是“孝”!
3.养老是社会的事,不是子女的事
在我们的法律中规定子女有赡养义务。在未来必将改革,国家接盘养老。因而在国家没有完善赡养制度前,还要尽职尽责,就是当爱国,为国家分担义务。
此外,作为新时代的父母观念要更新,不为未来老年生活忧虑而过度管教孩子。不将自己的幸福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一次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人生无望般愤怒。未来新生代更自我洒脱,他们的人生他们作主。
这里最想说的就是解放思想,别把孝敬父母当作压力,别将自己晚年压在孩子身上。
4.经营好夫妻关系
夫妻二人建立的新家庭,将逐渐取代原家庭。原家庭的功能,由新家庭补给。很多人都有一个体会或者可以想象到父母去世后,心灵有漂泊无依感。有自己温暖稳固的小家庭的人更容易度过丧失感,小家庭是港湾,是归属地。因而经营新家庭经营夫妻关系,在成功与父母分离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走向精神和物质独立的路上,两个人可以相互扶持。比如有的夫妻达到物质优渥后,来到课堂做个人成长。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从而上升为精神独立的神仙伴侣。那么夫妻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首先两个人之间是伙伴关系。即使我们精神没有独立前,也要有这样的意识,是合作是互补短长,彼此不可分割,共为一体的,没有谁轻谁重,是平等的。很多男人忽视全职太太的付出,是实在不应该的。当彼此尊重彼此认可时,夫妻关系就没有问题的。伙伴关系是双向交换关系,彼此给力的。精神独立后的伙伴关系那就是陈老师讲的互赖到灵魂伴侣,愉悦地彼此成就对方。
其次与他人之间是合作关系。重要他人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那么对子女和父母是属于二人协力下单向给予关系。也就是有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比如一个是严父另外一个必是慈母,严父竖立规则和引领走向社会,慈母是爱的缓冲哺育良善。比如男人是经济引擎,女人是家庭生活运作的大使。夫妻双方可以签订合约,比如不攻击对方,有禁止语言等。合作的力量永远大于单股力量,且有持久性。当二人合力应对生活方方面面,那将是怎样的稳定与和谐呢????羡慕嘛?渴望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