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我们一家吃过晚饭,妻子在餐厅收拾碗筷,我和儿子来到书房,端坐在书桌旁,准备完成儿子的家庭作业。儿子需要背诵课文《乌鸦喝水》,我则负责签字验收。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下个星期老师要教授这篇课文,老师要求孩子们先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开始背诵了,我要求儿子先把课文通读几遍,然后再背诵。儿子读过两遍之后就急忙开始背诵起来,一遍又一遍,儿子总是背不全,总是忘记“想出办法来了。”这句话,后来,经过我反复的强调,儿子总算完整的把课文背完了。
看着有些烦躁的儿子,我说:“儿子,背诵课文,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再去背诵,这样才容易记,才记得更加牢固。课文中的那句话“想出办法来了”,是指乌鸦在遇到困难时,积极的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你看,小乌鸦是多么聪明,多么勇敢呀呀!你要好好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想办法。”
“要是瓶子的旁边没有小石头,那该有多好呀,乌鸦就会渴死。”
本希望能够听到儿子的附和声,结果却听到儿子这样的话语,我先是一愣,继而忙问道:“为什么要渴死乌鸦呀?”
“乌鸦不是保护动物。”儿子敷衍的回答道。
“不是保护动物,就应该渴死吗?这可是一条小生命,是生命都应该好好的活着,不是吗?”
“可是,可是------”儿子吱呜了半天,低着头,用胖胖的小手抓着小脑瓜。
“要是乌鸦渴死了,就没有乌鸦喝水的故事了,没有这个故事,我就不用背这样的课文了。”儿子涨红了小脸,认真的说道。
听了儿子的话语,看着他通红的、稚嫩的小脸和高高扬起的脑袋,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渴死乌鸦,无忌的童言,道出了孩子稚嫩的想法,却让我这个成年人有些痛心。
我所痛心的不是孩子的残忍,我相信自己的儿子,家里养的金鱼和小狗,都是在他的照顾下,活的很好。对于儿子的善良的,这一点,我是不容置疑的。
渴死乌鸦,孩子的这一想法,我想,孩子所痛恨的,不是乌鸦本身,也不是乌鸦喝水这样的故事,而是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我最最感到痛心的地方,刚入学的孩童,表现出来的对学习如此的厌倦和痛恨,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是什么让这么幼小的孩童对学习心生恨意?
我想,如今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难逃其咎。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后,每天不是抄写生字词,就是听写默写字词,不是读课文,就是背课文,重复的抄写读背,成了中午和晚上的必修作业,而且一写就是半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很多的时候,孩子总是眼含着泪水,紧紧握着铅笔,稚嫩的小手写的通红。
简单、重复、机械的作业,让孩子们忘却了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美。文中的小乌鸦,面对困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想办法终于喝到了水,多么励志的故事呀,多么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呀,可是,为什么,面对如此励志的故事,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忽略故事精神背后的冷漠,不仅没能学到小乌鸦的优秀品质,反而获得的却是怨声载道,痛恨不已。
可怜的小乌鸦,这是乌鸦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救救可怜的小乌鸦吧,救救可怜的孩子们吧!
这种盲目的,仅仅以获取知识,取得分数简单重复的教育,只会摧残更多孩童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残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