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馀人。遣卫青、李息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黄河南,即河套附近),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馀万,走(赶跑了)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诏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张次公皆有功,封建为平陵侯,次公为岸头侯。
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凭黄河天险)河,蒙恬城(筑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节省)转输戍漕,广中国(扩大中原土地),灭胡之本(根本)也。”上下公卿议,皆言不便(都不认可主父偃)。上竟(最终)用偃计,立朔方郡,使苏建兴十馀万人筑朔方城,复缮(重新修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汉亦弃上谷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放弃上谷之斗辟县这块难以顾及之地)。
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白话文]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派遣卫青,李息从云中以西出兵,至陇西,攻击楼烦王和白羊王于河套地区,斩首和俘虏数千人,得牛羊百余万头,白羊王,楼烦王逃走,于是河套地区并入中国版图。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卫青手下校尉苏建,张次公都有功劳,封苏建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
主父偃说:“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外有黄河作为天堑屏障,蒙恬当年在那里筑城以驱逐匈奴,可以省掉粮食物资转运的麻烦,广中国土地,是消灭匈奴的根本大计。”
皇上让公卿们讨论主父偃的建议,都说不切实际。但皇上还是采纳了主父偃的方案,设立朔方郡,派苏建率领十余万人修筑朔方城,重新修缮蒙恬当年的要塞,以黄河作为屏障。士卒民夫所需粮食和工程器材,都从很远的地方转运而来,崤山以东的人民,都受到影响,费用高达数千万,国库为之一空。汉朝也将上谷郡偏僻的造阳县抛弃给匈奴了。
夏,招募十万人,移民朔方郡。
[点评]
汉匈战争彻底进入了新阶段,完全形成了新的战争模式,匈奴在东边进攻,汉就向西边反击。因为汉军的主力主要在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以己之长、以实击虚,而东北方向显然是汉军虚弱的地方,不在这一方向出击,就是避己之短,不被动的让敌人牵着鼻子走。这在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上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且,匈奴的出击只是获得了实物,杀了边民,掠走财物,焚毁城郭,并不是占有土地,下次进攻还要从头开始;汉军的出击却是占领了河套地区,下次出击就可以从河套地区开始,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父偃的见解是高于其他人的,是因为他看到了河南地(河套)地区对汉匈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说: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设郡募边政策既解决了边境的充实问题,比如军队、军粮等,也可以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兼并问题,是晁错相关建议的具体化。
汉武帝是有战略眼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