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智育的重要手段有感
曾经在一次论坛会上,听窦老师讲她接一个差班逆袭的故事。
那时,海老师带的这个班,一直以来很让她头疼,班上的同学打架斗殴、惹事生非,恶作剧接连不断,搅扰的全班同学都无法正常学习,那些想好好表现的同学有的居然被“拉下了水”,有的已经托关系转学了,也有的家长联名找到学校要求给孩子调班,甚至那些爱惹事的学生家长也纷纷声讨老师,为此海老师感到伤透了脑筋。
距离中考只剩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了,看来考试成绩垫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就在这紧要关头,班主任海老师迫于压力干脆称病请假不干了。情急之下学校研究决定由窦老师接管这个棘手的班级。
面对学校这样的安排,与窦老师关系要好的同事不建议她接这个“烂摊子”,有的甚至说弄不好窦老师的“一世英名”会毁于这个班。经过反复迟疑,斟酌,斗争,最终窦老师还是勇敢地面对了这帮“调皮鬼”。
深谙教育之道的窦老师,并没有立即谈论学习之事,而是按照她精心制定的工作计划,分步实施来转变这个班的班风。
首先窦老师认为,对付这帮学生,靠“牛不喝水强摁头”的办法是不可取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于是她不谈学习,只谈玩乐。
她对全班同学说:“窦老师喜欢玩,研究出了各种游戏的玩法,而且有的玩法还会让同学们着迷。此时也许有同学会问:这样以来最终成绩怎么办?我们拿什么向家长交代?这当然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而且我敢说玩过之后成绩还会越来越好,还都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如果你们愿意,我就带你们“玩玩”,从明天开始,我先带着你们玩“穿越”游戏。一番话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窦老师的穿越游戏是从讲历史故事开始,她带学生穿越到尧舜禹汤,穿越到诸子百家。她让学生通过理解古代圣王的处事智慧,看看这些人是怎样变得有智慧的。她给同学们讲书中的英雄人物,让同学们理解那些爱国、爱家,自强不息的正义之士,才是人们心中真正的英雄。这样的环节,旨在促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她还给同学们讲述那些践行“孝道”、“五伦关系”的历史人物故事,这些人才是最具道德、受人尊崇,流芳万代的人。”
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犹如一副副良药,浸育着同学们一颗颗浮躁不安的心,阅读正在促进同学们悄然改变。一时之间,《史记》《孙子兵法》《冰鉴》、《群书治要》、四大名著等等中的历史名人都成了同学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书籍记载着历史,历史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它能够把学生带进去,并能接纳知识,借鉴智慧、完善自己。
找到了同学们的兴奋点,眼看同学们由“野马”变“乖宝”了。窦老师认为这群孩子有救,于是她联合其它课任老师,在她班里上课也要先从课程历史说起,借助学科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三周,同学们好像突然觉得每一门课程都很有趣,每一个历史故事都很有诱惑力。
再往后,也就由读历史自然链接到学科知识了。用已知信息去实现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学们好像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他们原本“消化不良”的病象也在渐渐治愈,一改上课时的捣乱现象,大多是想对书中读到的已知知识继续探个究竟,可以说学习在他们身上真正地发生了。
后来窦老师用“君子动口不动手”策略作为引语,明示学生课后作业可以不写,要用讲述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代替作业,还权且把这种方式理解为落实孔老夫子的“述而不作”,彻彻底底地让同学们认为学习是很简单的事情。
窦老师的教育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我首先想到的是阅读。她因为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让她有走进同学们心灵深处的策略。优秀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历史、文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呈现,而且老师丰厚的学养能够启迪学生,老师的创造的热情能够感化学生,老师的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成就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学们需要这样的化育。这也是教师作为读书人教育育人的最高境界。
在窦老师教育策略步步为营地实施过程中,在她“无为而治”的教育机智下,时间在记录着同学们的改变。两个月过去了,学校组织月考,他们班终于甩掉了垫底的帽子;三个半月,模拟考试,班级成绩赶到了年级段中等水平。
“少做题,多思考,其实我们还可以更好”。这句话激发着同学们主动出击,乘胜前进。五个月以后的那次模考,成绩揭晓,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班居然追到了前三名。
这样的突飞猛进,给原本成绩好的班级带来了压力,于是整个毕业班都呈现出了比学赶帮的较量趋势,但不到最后关头,都说不准谁是赢家。
在大家的期盼中,中招考试成绩上榜。谁是赢家,大家拭目以待,最让人欣喜若狂的是:原本垫底的班级,通过窦老师的用心经营,追溯求源,智慧守候,以读代训,述而不作,一举夺冠。
过后,很多人都在分析窦老师的逆袭之道,有的说她的策略是“育人先育心”;有的说她是靠理念育人,而不是只凭经验;有的说她是用读书促进了同学们的改变。这些对窦老师的高度赞誉中,而我认为是窦老师多年的专业阅读,具备的专业本领,让她实现了班级学生的逆袭;是他的知行合一,无为而治,上德不德,让她达到了如此人生高度。
关于这一点,其理论依据应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其中18条中说“不经常读科学书和科普书,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他还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窦老师正是听从并落实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于巧妙于无痕中弥补了学生们知识不足。
其中第19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窦老师正是用读书践行“学生学习越赶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事实证明,这种以阅读促进学生脑力劳动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阅读还不仅仅是提高成绩单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发展学生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鼓舞学生获得成功的劲头。干货类书籍还会指导学生用书中的方式方法牵动着学习主动的滋生。因此说,读书不只是收获考试成绩,而是指导着同学们的全面发展。“读书之乐无穷,要一起来熏风。”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把读书作为一辈子的修行,并用这种好读行为影响学生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