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木兰和荪亚,带着家人随着千万百姓逃难到内地。
故事情节:
1、战争开始时,木兰和全家在牯岭避暑。委员长和妻子也在对面别墅,木兰隔着荒野山坡可以见到官邸里各省的高级军官和南京的重要大员出出进进。抗战命令下达,荪亚评价委员长给予最高评价。
2、木兰的儿子阿通想参军,遭到父母委婉反对。木兰哭着不愿儿子参军。女儿阿眉长成了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因为战争爆发,滞留牯岭等待开学,木兰荪亚带着阿通回杭州。阿通在家和父母待了几天,回到上海去上班,给父母第一封信说无线电台在r国任轰炸下毁灭,还有其他地方被轰炸。
3、木兰接到了阿非电报,得知他和经亚一家在上海,但是没有嫚娘的和阿瑄的消息。情势十分危险,荪亚和木兰决定把阿眉接回杭州来。荪亚接女儿,木兰去上海,迫切想知道嫚娘的消息。临行头一天晚上接到儿子阿通的信,得知儿子已经参军,木兰更加急于到上海,想着儿子也许在上海某一处地方作战,亦未可知。
4、到了上海,木兰没有见到嫚娘跟阿非他们在一起,她很担心。荪亚到南京去接女儿。木栏得知了素云的死,非常受感动,又听到黛云和陈三在西北参加了游击队,就是没有嫚娘的消息。木兰又接到儿子的信,告诉他所在部队的地址,也许父母能到战地去看他。
5、荪亚接女儿回来,莫愁和立夫全家同来。立夫的长子肖夫也请求父母允许他参军打仗。荪亚告诉他们阿通已经参军。想办法让肖夫到阿通服务的单位去。立夫费了一天的时间办这件事。阿通所在团的团长曾经是立夫的学生。
6、立夫和荪亚带着肖夫在副官的带领下去战地看望阿通,一路上历经艰险终于见到了阿通,肖夫留下参军跟阿通在一起做无线电工作。
7、莫愁立夫一家回苏州,木兰和荪亚带着女儿坐火车回杭州。火车遭到飞机轰炸,木兰一家得以安全逃生。
8、木兰回到杭州第二天接到了阿通的信,木兰想起那次火车经验,明白即使阿通能请假回上海,木兰也不能去看他,而阿通也不能来杭州。阿非把阿瑄的一封长信转寄给木兰,叙述嫚娘和他家遇到的那场惨祸。木兰一直哭着看完那封信的最后一行。木兰戴着嫚娘给她的玉桃,头发上戴着一个蓝绒线结子纪念嫚娘。
9、莫愁已经搬到南京。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政府迁都汉口。人口撤退开始了。二十三日,木兰接到莫愁的信,说她和立夫要在一个礼拜后带着孩子迁往重庆。木兰因为有阿通的信,不能往内地迁移。
10、木兰一天天在等儿子的信,她开始了解陈三的母亲等儿子回家的心情,她开始极力想从父亲的道家哲学里寻求一种安慰。荪亚发现木兰的面容已经改变,虽然有点伤感,有点衰老,却显得慈爱多了。
11、r国军队进入杭州,木兰母女在美国老师的帮助下到天主教修道院避难。阿眉在修道院受到r国兵的拦截骚扰。木兰生平第一次挨了打。修道院院长打电话美国教会医院求救,木兰母女经过此事后,决定往内地迁移。
12、十二月二十九日早晨,木兰全家撇下了家,加入千万人的难民群,往中国内地逃难。路上捡到了一个死去母亲的婴儿,,又收留了失去父母的一对姐弟。一个母亲刚生下孩子,送给了木兰,木兰留下杭州茶庄的地址给这个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继续向前走。看见开赴前线的军队,木兰想起自己的儿子,她的心跟着澎湃,面对困难勇气倍增。
后记:
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委员长下达抗战命令,木兰的命运也急剧变化无偿。
九月,她的儿子阿通参军在前线,她在家备受煎熬,失去女儿的痛苦,让她不愿意再一次面临失去儿子,正因为儿子参军,她才意识到战争已经到了家门口。
后来,在逃难的路途中,她用爱心收养了几个孩子。在看到朝气蓬勃开赴前线的年轻军人后,想到自己的儿子跟他们一样在保家卫国。木兰的思想升华了,眼前雄赳赳走过的军人,都成了她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