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古往今来,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孝子,如: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卧冰求鲤的王祥、为母存锅巴的王祥等等。
上一篇,我们就提到了王祥孝母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孝子陈遗。
陈遗是吴郡人(今苏州),曾任吴郡的主簿,人很孝顺,那他孝顺到什么程度呢?
在《世说新语》德行篇中就有一个有关陈遗孝母的故事:
故事中写到,陈遗的母亲很喜欢吃锅巴,于是,有心的陈遗在郡里做主簿时,常常兜里备一个袋子,用来装锅巴。每煮一次饭,就把最下面的烤焦的锅巴给收集起来装袋子里,等存储满了,就带回家给母亲吃。就把最下面的烤焦的锅巴给收集起来,回家带给母亲吃。
有一次,陈遗存储了好几袋锅巴,正准备捎回家给母亲吃。然而,陈遗还没来得及把锅巴拿给母亲时,吴郡境内突然发生叛乱,作为主簿的陈遗又着急要带兵上战场。由于时间急迫,无奈陈遗就带着几袋锅巴上战场了。
战场上两方激战,最后陈遗带领的守军寡不敌众大败,最后战死的战死、饿死的饿死,只有陈遗,靠着兜里还没来得及捎给母亲的锅巴等来了援军,在那荒山野岭中艰难地活了下来。
因此,后来人们有传,一定是陈遗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拉了他一把,才没有让他横尸荒野。
不管这是不是上天的恩泽,但陈遗确实是因这份行为间接救了自己。陈遗为母存锅巴的行为把“孝”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中国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了,值得后人敬仰。
原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文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陈遗)就(把它)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侵入吴郡,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袋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结果(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到山林沼泽中,(没有粮食吃)大多数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依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对他纯厚孝心的报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