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初破的宁静校园里,我踏着轻快的步伐步入办公室,心中满是对新一天教学工作的期待。
真当我低头备课时,L老师走到我对面说她的声音里夹杂着几分焦急与不安:“A婷今天又没来上学,我联系她家长也一直没接通。我记得你和她家长关系不错,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
我的心猛地一紧,A婷,那个总是带着几分腼腆却异常聪慧的小女孩,她的缺席让我感到意外。记忆中,她虽不善言辞,但对学习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成绩优异,是班上公认的“小书虫”。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心中暗自思量,或许又是像上学期那样,因为身体抱恙或是小小的懒惰而迟到了吧。
然而,当我拨通'A婷妈的电话,听到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让我震惊又心痛的故事。A婷妈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她告诉我,A婷与她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原因竟是班级重组后,A婷失去了她视为珍宝的两个“好朋友”。在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背后,隐藏着A婷内心深处对孤独与归属感的极度渴望。她无法接受这样的分离,情绪崩溃到了极点,甚至以不来上学作为抗议,甚至说出了极端的话语,让母女之间的关系瞬间降至冰点。
“她可能抑郁了。”A婷妈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这句话,简短却沉重,让我瞬间意识到题的严重性。我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想要为婷婷做些什么,于是,我请求与A婷直接通话。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只有A婷妈略带哽咽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孩子不想说话……”
我坚持让她把电话给A婷,然而她跟'A婷说老师打电话关心她,让孩子接电话,孩子没有任何反应。
我在这边着急地说:A婷啊,是我啊,咱俩聊聊吧……
没有任何回应。
我又说了一遍,她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这时只听那边有人说车来了,A婷妈急切地跟我说:“老师不说了,车来了,我得带她去看医生了。”
那一刻,我仿佛能透过电话线,感受到婷婷内心的挣扎与痛苦,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是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与抗拒。
挂断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A婷,那个曾经在我眼中如此坚强、懂事的孩子,如今却陷入了如此深的困境之中。我开始反思,是什么让一个孩子变得如此脆弱?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亦或是社会的快节奏与冷漠,让她在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跟L老师简短地说了一下这情况,希望她等等A婷,先不要着急来不来上学的事儿。
A婷去看病了,是不是真的如她妈所说抑郁了,我不晓得,更不知道接下来心理医生怎么论断,我好着急了,感觉心头有无数只蚂蚁在啮咬,然而我又能怎么办呢?
她家长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我不能阻止,她不想学习我也不能改变,作为一个只教她一个学期的语文老师,我没有立场左右她家长。
哎,这个孩子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