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作者: Rutile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3:11 被阅读0次


中国哲学简史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他的性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中国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这一章主要讲中华民族的地理、经济背景,一边说明,一般地说中国文化,特殊地说中国哲学,如何成为现在这样,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理论、政策都是企图重农业、轻商业。

“反道者之动”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

      上句的理论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同时,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

      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与道家均赞成,两家认为: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

家族制度

      家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

入世和出世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

      《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司马谈和“六家”

      第一个试行分类“百家”的人是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谈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即道家)。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百家”试行分类的第二个历史学家是刘歆。

      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别,即“十家”。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其余四家为: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

      刘歆的理论要义,是主张在周朝前期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后续的“十家”者,皆为出于不同职能的官。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君子”封建主阶级的“共名”;“小人”,或曰“庶民”,即普通人民群众。

      套用刘歆的理论,司马谈所说的“六家”可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可以充当封建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z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