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阅读了某本书籍,里面好多观点都非常打动自己,恨不得把他写下来、拍下来、截图下来,以前我都会摘抄下来,分享到朋友圈。
但是,我发现,当时某个让我触目惊心的观点,过不了多久,我就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了。
你可以试着回想某本你觉得非常有用的书,书中的一些观点你到底还想起来多少呢?其中也许我们能够记住10%就已经不错了。
慢慢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很多以前觉得好的书籍我都会重复阅读,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重复阅读不仅可以唤醒我当初遗忘的观点,当作复习一下。
如果是过了一年再读,我对书本的看法会有大大的不同,或者因为自身在过去一年得到了提升,所以我对书中的观点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也会更加明白一些当初我的“智商”还不足矣理解的东西。
这其实就和考试一样的,我们遇到一本好书,要有一个考试的心态,就是你阅读完之后,有人会考你书中的内容讲了什么,你必须要能够说出一些书中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消化过后的见解,否则这书真的是白读了。
与其读很多很多的书,倒不如把一本当初对你很有用的书多读几遍,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好,读书对你的帮助也会更大。
我隐约记得《人性的弱点》前言就写了,这本书必须要多次阅读,而且最好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反复阅读。
现在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书中前面要写这个了,当初我还以为作者只是想要故弄玄虚,没想到他说真的很有道理,好的书籍我们必须要多读几遍。
就好像考试一样,要预习、复习、做题、再复习,最后考试进行最终的巩固,只有这样子做,读书学到的东西才能内化成自己骨子里的事物,你能够做到不需要刻意去想这些知识,而是在某些场合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这才是真正理解了,否则永远都只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通过教别人其实是个非常好的方法,一来是可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来教别人的同时也可以当做复习。
如果你把别人成果教懂了,那就证明你自己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很深刻了,否则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对方会不断地问你,他不懂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需要再去自己进行理解,再去和对方讲,这个一来一去的过程,对我们知识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读书就要多读几遍,你也可以透过和别人讲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来看看自己读书的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