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课-课程设计:在岗学习的设计方法 - 情景学习设计策略

简课-课程设计:在岗学习的设计方法 - 情景学习设计策略

作者: 江焕勇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16:09 被阅读0次

人们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教育和通常的培训是不同的,教育是学以致用,培训我们提倡用以致学,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学和用都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节点。但在边学边做、在做中学的形式中,学和用是混合交织在一起的。

从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言,边做边学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完成流程式工作的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

1 情景式学习

情境学习(Situational learning)就是研究边做边学的实现过程,研究在做中学的成功条件,以便设计加速学习的过程,提高这个过程的效率。

让我们观察一下一个学习复印身份证的过程

人事部为员工办理公积金,需要员工提供身份证的正反两面复印件。 张小白接到了通知,直接到了复印室。按照他之前的复印经验准备在一张A4纸上复印身份证的正反面。
A: 张小白到了操作这台机器时,才发现,这台机器以往没用过,很复杂。而且,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会将身份证的正反面复印到一张纸上。 捣鼓了好一会,没成功。
B:只好到网上搜一下别人的经验,张小白好像看明白了。回来继续操作机器,还是没有成功。 张小白发现自己其实还是不会。
C:这时,他刚好看到行政部的文员谢小丹,就让她教自己一下,小丹示范了一下,张小白问了问刚才有疑惑的几个点,就自己操作起来,小丹在傍边看张小白操作,简要纠正了了几下。 这次他成功地印了三份复印件。

张小白成功完成任务:复印身份证的正反面,经过了三个学习的过程,分别是:

  1. A:试错。试图在错误中学习,找到正确的方法。

  2. B:自我培训。学习复印身份证的正反面所需的知识。

  3. C:边做边学。

试错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成功要靠概率,非常低效,但,所谓知识萃取,萃取的大部分是人们试错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自学的过程实际是想先通过学习,再应用实践,是一个发掘知识的过程,最大的问题是:

  1. 缺乏情境和实践

  2. 缺乏反馈

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实践和即时的反馈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所以,通过自学完成一件工作,成功率不高。

边做边学,这就是情境学习。张小白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边做边学。主要的要点是:

1、有一个能熟练复印身份证的正反面,并处理过程中问题的文员谢小丹

2、张小白和谢小丹组成了临时的师徒关系

3、有一个完整的学和做的过程:示范、试做、纠偏反馈、独立做


2 情境学习的成功条件


人类的很多岗位和工作,从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或正式的训练,比如各种工匠、技工,但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处理职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疑难问题,依然能够作出很好的价值判断或行动选择,甚至更加深谙诀窍。

在现代企业环境,比如制造业中的各种技术工人、服务业的各种护理员等,都是如此。

德国之前的总理施罗德,就是学徒出身。

多数的工作场所技能或认知,总是包含着具体的情境,涉及到很多的细节技巧,剥离了情境后,知识变得干瘪,我们预想的学以致用很难发生。

情境学习的主要研究者 - 温格与其同事施奈德 (Snyder) 发现,一个成功的情境学习,需要有以下条件:

1、需要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应该有专家,也就是精通岗位工作、能解决岗位工作问题的专家,同时,还需要一位或多位组织者,对共同体的学习有责任感,并对其他人有很强的凝聚力。

2、拥有学习工具的真实世界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有开展行动的条件和工具。

一个例子:

一个木匠,带两个徒弟,让他们学习木工。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情境学习环境。这里有一个共同体:师傅和徒弟,中国传统的师徒制,为了维系这种社会关系,保证师傅的责任感和师徒之间的凝聚力,实际上有很多的机制安排:

比如:

1、学徒是三年制,这三年中,徒弟充当了师傅几乎免费的劳动力,徒弟利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师傅的技能指导。(传授与学习机制)

2、师徒名分和荣誉。收徒弟,在中国颇有仪式感,而且一旦收徒,师徒名分终身制,徒弟对师傅终身都有一些义务。(凝聚力)

3、徒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做木工的过程,师傅通过接活为徒弟提供练习实践的机会。(学习工具)



3 情境学习的设计方法


在创建情境学习共同体之后,就需要设计情境学习的过程。

情境学习强调亲历亲为、实战体验,学习活动基于工作任务或拟解决的问题,始于情境和形成情境中的人际互动。

有五个关键步骤:

1、示范与分享。术语叫认知建模。

由学习者观察有经验成员的工作示范或演示,这个步骤是知识输入阶段。


2、试做。当学习者观察了示范或演示之后,就安排他们进行必要的实验性或尝试性练习和实践。

需要让学习者检查和反思他们自己的活动情况,并与专家的活动演示进行对比,以发现其中哪些方面表现相同,哪些方面表现尚有差异。


在此过程中,“脚手架”非常关键,所谓脚手架,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在角色模仿、模拟体验时发生困难、障碍、错误,而给学习者提供帮助,主要是:


  1. 训练的指导反馈

  2. 必要的效率工具和防呆工具

  3. 由易到难的模拟,所谓易就是简化条件和步骤。

3、淡化(fading)

随着学习者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脚手架”。

4、自主实做

也就是完全撤除所有的“脚手架”,让学习者独立完成工作。

5、归纳和强化完成工作的知识


以讨论的方式,让学习者归纳、总结,以明确他们在此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并进一步归纳他们所学到了的知识或掌握了的技能。


这个过程中,学习脚手架的设计和由易到难的练习任务设计是关键。

例子:

如何设计一个学习任务路径,让新手从易到难学会开车?

答案是一个练习任务设计,可以这样设计:

  1. 在练车场按直线低速行驶车辆

  2. 车场环线速行驶车辆

  3. 停车入库

  4. 市内主干道行驶

  5. 市内A点到B点行驶

  6. 送人到机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课-课程设计:在岗学习的设计方法 - 情景学习设计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ca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