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社》诗词课,流水对

作者: C君诺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17:12 被阅读0次

    流水对,是近体诗中对仗的一种,出句与对句不同于工对宽对相互映衬的原则,流水对的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完整表达一个意义。并且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这叫做流水对。(即他们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因果、顺承、转折、递进、条件、假设等等)。
    说的通俗点,流水对就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这两句之间有前后承接关系,必须是先到水穷之处,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云起云落。这两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流水对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有些流水对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例如: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2、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举例说明:

    1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
    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2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

    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3条件关系

    (1)、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出结果。

    例如:唐代高僧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的下联。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例如: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4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例如: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 。

    5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

    例如:

    已过半程临古渡,
    忽生一念转长安。

    从联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 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当的好 。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例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

    7因果关系
    例如:
    春种千颗籽;
    秋收万担粮。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流水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8目的关系
    目的关系的对联总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

    例如:

    欲呼樵子说山事;
    便携春茶到竹林。

    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

    例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同一上联,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对出不同逻辑关系的下联。

    流水对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

    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流水对多见于尾联,但也有用于颔联,颈联。
    西山有晴雪老师的五律《神游神农架》诗中颈联就用了流水对。
    炎帝耕耘处,神农一架幽。
    行云绕山半,露日起江头。
    时到苦穷处,方看清自流。
    高岩石潭水,渊澹静无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社》诗词课,流水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cc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