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研习资料
老子说:表面不争,就没人争得过你?这是对老子的最大误解

老子说:表面不争,就没人争得过你?这是对老子的最大误解

作者: 西楼望月圆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8:41 被阅读0次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圣典,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研究这部奇书。《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不争”,是老子最为推崇的状态,例如第八章说: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第八十一章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有人说,老子说的“不争”,只是表面上不争,背地里却要用尽心机去争,所以老子之学是阴谋学。因为《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那么道家始祖老子真的是阴谋家吗?其实并非如此。老子的意思是:如果你不争,那么你将成为伟大的圣人,你的功绩将永垂不朽,无人能与你相提并论。

    老子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从一种最常见的事物——水说起。老子最为推崇水,认为最高的道德就像水一样,接近于“道”。因为水性至柔,但任何坚硬的东西都无法抵御水的力量。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我们都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进入什么容器就变成什么形状,任何东西都可以进入水中,它不会排斥什么事物。但是,如此柔弱的水却没有对手,它可以战胜所有坚硬的事物: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哪怕是小小的水滴,持续不断地滴下来,也能将坚硬的石头洞穿。如果无数的水汇聚到一处,那就更不得了了。浩浩荡荡的洪流摧枯拉朽,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可以毁灭一切,没有什么事物能够与水的威力抗衡。

    老子认为,水的身上就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是最高的善——上善。他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对于生物来说,水是最重要的东西,一切植物、动物,以及所有人,都要靠水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然而,水却从不争名夺利,一直是默默地养育万物。而且水总是流向低处,心甘情愿地处在卑下的地位上,处在人类所厌恶的地位上——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所以水柔弱不争,却没有什么事物能胜过水,这就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人也应该像水学习,柔弱不争,却能胜过那些整天争名夺利的人。

    我想起以前看过一条感人至深的新闻: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有一位孤寡老人,是当地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他叫刘盛兰。自从1996年开始,刘盛兰拾垃圾换钱,然后将前捐出去资助贫困学生。18年来,刘盛兰共捐款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而他对自己却十分吝啬,这些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

    2014年2月10日,刘盛兰光荣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 年度人物”。

    2016年1月16日晨5点半左右,老人刘盛兰在山东烟台离世。闻知这一消息,不知有多少人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刘盛兰老人可谓是老子所说的“利万物而不争”了,他从不争名夺利,却成为令中国人民感动的道德模范,正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那么《道德经》中“不争”,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不争”一词蕴含着两重意思:

    老子虽然在《道德经》中总是说“不争”、“无为”、“柔弱”,好像是啥都不做一样,其实他的思想并不是消极的。他说的不争,是不为自己争夺名利,而是要为人类的福祉努力奋斗。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圣人顺应万物的本性去做事,辅助百姓自我成就,而不是对百姓指手画脚。万物兴起时,圣人不加干涉,他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事情办成了也不居功。正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泯灭。

    圣人是老子所推崇的最理想的统治者,也是“不争”的典范。而他并非什么都不做,对于百姓的贡献很大,让大家能够安居乐业。

    在圣人统治的国度里,百姓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当事情成功了,百姓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呀。”这就是老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统治者。

    不仅圣人自己不争,在他的统治之下,百姓也不争。老子认为,春秋时代礼坏乐崩、天下混乱,就是因为大家都在争。

    争是因为人们欲壑难填,也是因为生活资料不足。如果一个人饿了几天几夜,哪怕他平时彬彬有礼,相信此时看到食物也会去争夺。所以老子认为,要让百姓生活富足,吃饱穿暖,然后去除人的贪欲,就能让整个社会都不争了。这是《道德经》第三章所说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第二,不争论是非

    不争,不仅是不夺名利,也是不争论是非,因为“争”可以通“诤”,“不争”也就是“不诤”,意思是不争论。

    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的: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里所说的“不争”,指的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要自以为是”。

    很多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说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特别是网络时代,这种人太多了,俗称“杠精”。如果两个自以为是的人碰到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就是无穷的争吵。

    针对这种情况,老子提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要保持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而不要固执己见。要默默的做事,而不是争长论短,争是论非。居士我相信,真正对社会有利的人,一定是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谈、争论不休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说:表面不争,就没人争得过你?这是对老子的最大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dr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