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道”有那么容易就“知”的吗?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吗?多少问题都出在了我们自以为“知道”上面,实际上我们可能既不知整体的“道”,也不知某个具体事物的“道”,或者我们知得只是非常少、非常浅、非常有限、非常皮毛的一点儿而已。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段读起来比较绕口,好像绕口令一样,却是老子对认知这件事情的深刻理解。
老子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道,这是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了。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能把缺点当做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智慧总是相通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一句和老子这段意思相同的话:“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的认知才能不断地在横向上扩展开来,不断地在纵向上深入下去。如果只是停留在片面和表面的话,是无法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知、去了解事物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的。
人的认知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话,总是认为知道,感觉凡事都很简单,不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和门道,所以常常做出错误的论断和评价。
知道自己不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话,会非常谦虚地待人处事,知道世界的复杂性,万物的奇特性,而自己不懂的太多,要学习的太多。
知道自己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话,会在反复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得到自己验证过的一点真知,并深知这点真知是多么得来之不易。
不知道自己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话,对自己现在所谓知道的不会过度强调,而是反过来,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知道,有没有比这更符合“道”的认知。
芝诺也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从“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推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悖论。现在留存的以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尤为著名。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他指着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都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历史上越是智慧之人,越不会太绝对、太想当然地认为凡事自己都真理在手,而只是对自己反复确认过的符合道的事情有把握,并且常常怀疑自己的其他观点到底是否正确。因为深知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而认知是一件具有无限性的事情,追求真理也是没有止境的。
如果我们能像老子说的那样,知道自己不知道,也许我们就能减少一些缺点,减少一些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