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作者: 乌黑的鸦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4:56 被阅读0次

    在出航的这段时间里,通常手机处于无服务状态,再加上我有些晕船,少有时间上网。全世界变化最快的行业之一——区块链行业,在我这里处于静默了。这反而让我工作之余,得以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些事情。

    一、工作选择的一个方面: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和喜欢从事的行业,但有一点我之前并未注意到。那就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不能做。这并非是我想要偷懒,而是我越来越觉得一件事,体力劳力与脑力劳动都十分消耗一个人的能量。在那几天的工作中,我有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每天躺下时,什么事情也不会去想。当一个人失去思考的能力之后,大致上可以下结论:在工作能力上以及生活不会有一般人的改善。同样的,只是空想作用也不是很大。
    几天后,船抛锚海上,休整了一天。我也并没有如何高效的把这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而好好休息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直到凌晨1点多还是十分清醒,我感觉到我的大脑有在一些乱七八糟的进行思考。当我能意识到我的大脑的存在时,我很是兴奋。我放任大脑的胡思乱想,好多天的工作让我好像进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此时,我才意识到,原来那几天的时间里我什么事也不记得了,只是在机械的工作,真的觉得那段时间像是个机器
    我的之前也做过特别苦的工作,比这还要累,当时并未如此的认为。我想,如果是因为要努力挣钱,而放弃让大脑思考,就好像认为磨刀会耽误砍柴一样。

    二、我所认为的高手

    武侠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面对一个自信满满,来势凶凶的,持有某个厉害的兵器的人,顺手从旁边捡起一根木条,三下五除二给来犯之人打倒在地。我这在里并非否定了工具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了一直以来“自我”的人比较容易犯的错,就是从外界找原因。
    同样是一台电脑,有些人只会用来打游戏,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用来赚钱谋生,黑客就更厉害了,这其中的差别之大可能让人觉得不同的人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生活中你是否会发现这样的事,对于同样一部电影,尤其是一些烧脑或剧情片,有些人说好看,有些人说不好看。我说那些说不好看的人多数是看不懂,可能会有不少人反驳我,说这只是个人口味和喜好。
    被誉为全中国最会读书的攀登,不仅是因为他读书快,读的多,更重要的他能更快的从书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我读书喜欢先去豆瓣上看看评论,或者根据一些牛人的推荐。有些书之前读过,再听攀登或罗胖讲到的时候,总会纳闷怎么我当时读的时候没读出来这些内容。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并不是推荐书,如果去看看他们所讲的书,再云豆瓣上查一查,并不见得一定是高分书,同样很多时候除了他们提及的那部分内容,便不觉得哪本书好看了。这就好比,同样的兵器,武林高手能打出更高的杀伤力。有些人就是能从一般人觉得一般的内容中发现其中的精华。
    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环境是没法改变的,你所能使用的工具、资源就那么多,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许,不,是更应该修炼个人的功力。

    三、面对同样的事件的三种态度

    在这次出航过程中,有个教授在一次开会过程中讲到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有一次他经过西堠门时候,问旁边的人一个问题:既然有西堠门,那有没有东堠门呢?他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经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南神墩,他就自己纳闷那会不会有北神墩呢?回家后一问父亲,果然有个村子叫北神墩。教授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发散思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思维,而不只是看到什么就只是眼睛里看到的东西,而想不到其他东西。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这之后的讨论,有这么几类不同的观点。第一类人觉得,教授好厉害,自己活这么大真是白过了(当然,教授在这次会议中不只是说了这一个观点,还用生活中的小事说了其他道理),自己应该向教授好好学习。第二类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教授说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普通人也知道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况且举的这些例子实在是过于普通,
    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我们讨论之后出现了第三类人,他们并不觉得教授所举的例子有什么好坏,也没有考虑教授的哪种思维是否能带来冲击。而是要像对待一本书一样对待教授,对待教授所举的例子,是考虑怎么把接触到的东西为己所用,怎样在这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乐趣还有哪些意义,怎样从一般人觉得普通的事件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第三类人在我眼中,即使不是高手也是走在成为高手的路上了。这让我想到一本书《第三选择》,作者是被誉为人类潜能导师的斯蒂芬·科维,他的另外一本书《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想必更出名。书中所介绍的第三选择大多是介绍人与人之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爱人、老板、员工、国与国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面对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不是同样可以用第三种思维吗。那就是极度的理性,除去了好恶的评判,既不崇拜也不贬低,而是如何为我所用。
    对面教授这样一个人,面对他所举的例子,这本已经是既定事实,不是评判好坏的时候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觉得好,那该如何成为他,如何不好,那应该如何比他更加发散。

    四、工具思维

    很多人都可以理解,新工具的产生总会将人分成两类的说法,一类是利用工具的人,一类是逃避的人。这两类人的差距必然会进一步拉大。因为任何工具都是一个放大器,如何面对,如何看待外界,感性的一面是人自然具有的,不可能一个人面对任何事物不带有感情色彩,但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是带有感情的,哪些应该理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感情,会有不一样的视角。甚至有些无情的把万物看成“工具”,当然这种把外界看成“工具”是在道德与人性善的基础之上。

    面对物理世界,你的手机、电脑应该是你身体的外沿,而不应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金钱是你的工具,不管你是希望用金钱创造更多的财富,还是说要用金钱满足个人的对物质的需求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最重要的是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另外重要的一点提示是,所有的工具并非都是普适的,同样的工具有的人用的好,有的人用了却能产生副作用、负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增长,除了踏实靠为别人提供服务/物品来获得财富,还有就是通过金钱获得财富,便是金融了。金融工具一词就是说明金融即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工具的属性,那就是放大你的特点,如果能够驾驭工具,那工具就会让你更有效率,如果能力不足以使用好工具,那只能让游戏结束的更早。期货/杠杆本来是用来对冲风险的工具,可是就是有些人自己能力不足却用来增加风险,妄想一夜暴富,到头来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同样的面对周围的人,一样可以用“工具”思维对待。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教你无情,而是理性的适当的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感情因素,这样不光会在生活工作中少了一些烦恼,最主要的是会让一个人能力更快的提升。
    我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想要更快的成长,就必需要接触更优秀的人,甚至只接触更优秀的人。因为那样会让自己成长更快,这无可厚非。对于时间,当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接触更优秀的人只与更优秀的人接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的。
    一,每个人的强项都不尽相同,自然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就算是交流的内容是你个人的强项,并不代表与同一领域水平更差的人交流就没有意义。不仅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不能梳理自己的思路。就比如说区块链领域,很多技术贴/科普文章,当有一些小白抱怨哪里哪里不懂,或有人请教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很烦,当然个人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时间都用在重复工作上。如果用文字记录,或者视频、音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不是对自己来说就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呢,如果你之前只是单纯零散的知识。
    “利用”这个词,被我们冠以太多的感情色彩,能被别人“利用”至少说明还有利用的价值。其实这里边让人生气的原因是,“被利用”的这个人,没有得到好处,而更多的时候只能说明没得到利益的那个人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利益。

    现实当中有一个重要一点是和武侠里不一样的,武侠中一个人的功力是可以通过身体接触而传递的,现实当中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自己修炼。不用我说,自我的修炼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很少有人会发现其中的美,但那些高人就是能从这样的修炼之路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意义。但恰恰这样的能力又是修炼而来的,那如何是好,成功无迹可寻……

    一切意义上的学习,都是自学。这个自学是等级匹配、自己能够接受到的程度。而且我所认为的学或者说学会,标准就是能够运用,那些感觉自己学到的很多的人,不管是技能还是思维方式,当遇到情况时却不能够运用,这怎么能够称之为学或学会呢。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没有用心的去感受,又怎么可能真正能运用好呢。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错的,任何的修炼本质上都是自己进行的,外人是很难人根本上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如果看完这篇文章没有引发你的共鸣,没有让你产生思考,并不是你水平高低或我水平高低,而是不同匹配,但如果哪怕我能够某句话让你想了一下,那就表示我被“利用”了,作为一个还有用的人,我感到欣慰。再如果有哪位读者能够在留言区留言,或者与我交流,如果是认真的,我也会毫不客气的“利用",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

    容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d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