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不破不立。
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协调变革
1.血缘
中华传统文化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构建,五服以内都可以认定是核心可靠的关系。打虎亲兄弟,战场父子兵,在做事情的关键时候才能获得重要信任,因为血缘关系产生的休戚与共。所以即使功成名就划分战果时候,相对于家族亲王异姓王也非常少见,更难持久。
2.乡谊
晚清团练以及太平,其核心人员都是乡里乡亲,所以太平中老广西是绝对核心,一方面经过了前期的淘汰,另一方面乡谊保障了其衷心,否则就会被乡亲戳脊梁。其典型人物就是韦志俊,在其兄长韦昌辉被洪秀全定为北奸而诛杀之后,其处境就变的岌岌可危。最后被逼无奈被清廷招降,但是太平之后其回乡无论做了多少弥补的事情都没有获得乡里乡亲的谅解。而团练的湘军和淮军等各种地方武装更是体现了桑梓关系的力量,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后来各种政经生态。
3.同年
所谓资格就是同年,而同年包括入学、入伍、入职等各方面。古代讲究的同科、入翰林、进军机等,自然而然形成了师生关系,后续小圈子就逐步构建起来了,所以师承门第就形成了。这种关系不仅在官场、学术界存在,其实在技术、艺术行业更是根深蒂固,更加讲究师门和传承。
变革
1.计划生育
破除了五服以内的血缘,所以90s乃至00s亲情关系已经失去了五服以内的概念。这个以血缘构建的核心信任关系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所以传承上千年的宗族关系受到了真正的冲击,对于后续文化传承有一定影响。
2.现代通讯
首先古代没有民间的邮政系统,官方的驿站成本高而且是专用。所以民间的家书主要靠同乡的顺便往来传递。其次,古代大一统的根本是统一了全国文字交流,但是发音没有办法统一。所以不同地方的口音是不同了,而这种不同使得具有统一口音的人更加具有认同感,但是普通话等现代交流方式减弱了乡谊认同感。
3.同窗之情
虽然时代变更了,但是在乡镇乃至部分县域城市其核心关系构建还是血缘等宗族亲属关系以及同乡关系。这些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影响比较大。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以及退役回来人员的上升空间,影响了阶层流动。所以部分同科人会选择同科为主的构建,而改革开放以来新城市受到前两种关系影响比较小,所以同科人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发展。因此同科加上事业上共同追求互相加深了影响,同窗之情反而得到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