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条
正月十六,老成都还要过“厚脸年”

正月十六,老成都还要过“厚脸年”

作者: 草多寸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9:44 被阅读32次

草多寸/文


闹完元宵节,年过完了,该收心了吧?

不!老成都还要厚着脸皮,多过一天,名曰“厚脸年”。


        中国人过春节,从腊月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这年就算过完了。但成都人却有个例外,老成都过春节居然还要多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六。还要过一天的“厚脸年”。

        这天,全成都的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登上老城墙上去玩耍,还美其名曰“游百病”,意思是只要正月十五这一天到城墙上玩了,就可以不生病。呵呵,想玩就玩嘛,还弄出个极好极好的理由,这就是成都人。

1929年的老成都城墙下的南门出城口

        成都人还把这天叫过“厚脸年”,不知道这个名称从何而来,起源于何人之口,但就这字面的意思也就能看出几个意思,这是成都人要厚着脸皮多耍一天的意思。

        游百病也叫“走百病”,主要流传在四川、陕西和贵州一带,至今在四川南充、贵州等地都还有部分保留,但成都人的“游百病”历来就与众不同,和其他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成都的“厚脸年”它只耍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这天;其次是只能到成都老城墙上去耍,如果你去其他地方,或者爬山、登高等等,那则统统不算。第三就是有着特殊功效,可以驱除百病。第四个功能就更有意思了,城墙上耍完后都要折一小段柏树枝插在头上才能回家,这又是啥子意思呢?这个就更讲究哈,取其意“百病不生,富贵白头”。

        你瞧瞧,不仅不生病,还要保佑你终生都富贵。你说说,老成都人是不是很贪心?当然也玩都玩得“好有文化,好妖俏哦”。

        说起这个游百病的起源,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成都少城里的满族妇女。清朝康熙年间,满蒙八旗官兵及眷属有5千多人驻防在成都,满族妇女基本上都住在少城内,也就是现在人民公园、宽窄巷子这一带。据传,他们在北方的时候,春节期间东北正是冰天雪地,身体强壮的满族妇女便成群结队的去卧冰,意思是全身躺在冰雪中,可以去除身上一年的晦气。

        这些满族妇女随丈夫来到成都后,成都哪里有雪和冰可卧啊,这咋个办呢?而且当时的习俗,这些妇女是不能随意到少城外去耍的,于是她们只好登上少城的城墙上,看看早春时节的城外风景。

清末时期的老成都北门

        最开始只有妇女和儿童,后来竟演变成了满族一家老小同上城墙看风景。在他们的带动下,成都城里的老百姓也逐渐开始上城墙区耍了。这人一多,自然就引来了小商小贩。于是,城墙上开设热闹非凡,嫣然成了一条环绕成都城的大“集市”。日子一久,就演变成了祛病除灾的“游百病”,日子也固定在了春节过完后的第二天。

        另有一种说法来自唐朝。说当时成都被敌军包围,百姓们自发上城墙守护。由于日夜劳累,许多人闹起了春瘟。正月十六日这天,敌人开始攻城,眼看城池将破,卧床的病人们纷纷奔上城墙与敌人拼杀。敌军见成都百姓越战越勇,吼声震天,吓得仓皇逃跑。全城军民敲锣打鼓庆祝胜利。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病已经不治而愈了。从此,正月十六上城墙“游百病”就成了成都的一个节日。

        “游百病”主要是上老城墙,于是,“游百病”活生生派生出了一个更好玩的节日,那就是“城墙上的庙会”。

        庙会是到处都有,但老成都的庙会却很雷人,它在48里长的老城墙上一字铺开。那场景,你绝对是想象不出来的哈。

        老成都的城墙很宽,宽到啥子程度呢?那上面可以赶马车。平日里,老百姓是不能随便上城墙的,只有“游百病”这天才开放,不但普通老百姓可以上城墙,那些小商小贩、生意人纷纷将生意摆上了城墙。48里长的城墙,想想都有点恐怖。

        我先来说说城墙上都有些啥子好吃的呢?五香瓜子、花生糖、三合泥、油炸豌豆糕,龙抄手、钟水饺,甜水面、汤元醪糟蛋、香脆麻花、担担面、麻辣凉粉、蒸蒸糕、烧麦包子、米花糖,油茶散子、豆花脑、糖油果子、三大炮……,哎呀,不能说下去了,不然要口水滴答了。

        城墙上啥子是最受欢迎呢?小吃?不对,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的卖风车车、唱木偶、耍猴戏的各种表演。娃娃们最喜欢面塑、糖画和风车车,几乎是人手一个。城墙上风大,风车车溜溜的转,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成一团,你说,这样的画面哪个不喜欢?

清末时期,老成都东城的门垛

        在老成都的记忆里,最有意思抱着摊摊游走在城墙上卖纸烟的小贩。那时候的纸烟,不仅可以按支卖,甚至可以两个人约好了合买一支。卖烟的小贩会帮你用木炭或者铅笔在纸烟中间做个记号,点燃了给两个买主,一人抽一半,嘿嘿,绝对公平。

        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城墙上吃的东西很多,但主要是小吃,哄哄娃娃还行,但这根本满足不了成都的好吃嘴,他们出来耍,不吃点美味怎么可能回去呢。一到饭点,他们就近下城墙,在城墙附近找家味道巴适的饭馆吃好吃的。有身份的人则更喜欢去高档酒楼。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算枕江楼,最出名的一道菜便是醉虾。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人都是来此品尝过这道美味。

        可惜啊,后来城墙都消失了,还怎么看得到城墙上的庙会呢?

现在,位于青莲上街的这段成都老城墙,仅仅只剩下中间红色的一小段了。 草草 摄

        成都老城墙上的墙砖,从清朝后期就开始大量流失了。尤其是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城墙上开了很多缺口,于是,这些缺口后来越来越大,很多墙砖也“不翼而飞”了。

        住在城墙根的老百姓,也挨着城墙搭起窝棚,成都人叫它“偏偏儿”。

        可能很多人认为,城墙肯定都是砖修起的,但实际上城墙并不是里外都用了墙砖,通常是外层用墙砖,里面用泥土来填充。所以时间一长,里面的泥土坍塌形成土坡,于是,附近的居民就用土打砖、扎河堤、种菜,甚至后来在城墙边上直接建起了砖厂。

        随着城墙的衰败,城墙上热闹了千百年的“庙会”就逐渐消失了。不过,能将一个厚着脸皮多耍一天的“游百病”过成“好耍好吃”的大庙会,我看啊,也非成都人莫属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正月十六,老成都还要过“厚脸年”

    草多寸/文 闹完元宵节,年过完了,该收心了吧? 不!老成都还要厚着脸皮,多过一天,名曰“厚脸年”。 中国人...

  • 一盏桔灯

    正月十五已过,我们这儿兴过正月十六散节,意为年过完了,一切都该步入正轨了。天气不好,疫情不断,都呆在家里,...

  • 元宵节

    今天,农历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节。从儿时记事起,我老家都不新过正月十五,只过正月十六,我们这里叫做正月十六过小年,...

  • 正月十六,静夜思

    正月十六,静夜思 是非 与友过的元宵夜。杯盏之余,这年就算过完了。 祖母正月十六的生日,在她健在时,我们的年是还没...

  • 自由年代(完结·第十一章)

    1 又是正月的时分,一四年的正月好像比往些年更叫我躁动不安,往些年只等着正月十六开学就好,上了大学后在家过不上元宵...

  • 春节和元宵节之后

    正月十五元宵过,游十六,算是春节氛围结束了,所有人的生活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了。 今天,是本地“游十六”,龙灯狮子,...

  • 正月十六的习俗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有什...

  • 回家随记

    不论是正月十五还是八月十五,在我的老家都过十六。阴历的一、六是我们村的大集,或许过十六与我们村的大集有关吧?(在我...

  • 相忆深 第八十二章 归来

    孟真原本计划正月十六和小唐他们几个签劳务合同,但是一想到还要和小义和小天签股份赠与合同。而小义正月十六才从家里出...

  • 2017.02.13 正月十六 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深圳 这个年过的格外长 因为连着请假直到明天正月十七我才回到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十六,老成都还要过“厚脸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j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