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一小长假是中医整合催眠临床应用全国第二届师资班第二次集训。周成松老师的课程晚间中会安排一些老师的微课。第一天晚上我做了欧卡分享,在期间我分享了一个案例。是一个女大学生,有抑郁伴有强迫的来访,但是她的求助是经人介绍,并非孩子自愿咨询调整。每次这个孩子靠自己调整,调整不过来时,她会在宿舍房间里大喊,很多人都会被她这一举动吓得离得远远的。但是她对于咨询并不为然。我在课程中借助这个案例是想说有的来访,即便你给她讲了很多,她都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她自己的想法做法会是比较好的,会跟随自己的意愿走,那这样的咨询会需要咨询师停下来,寻找可以让来访者愿意一起走的方向,而一味地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而这个案例当时咨询的突破在于,她的肩膀会有一边略低于另一边,当时我猜想她的父母关系中会时常有冲突,她会更倾向于母亲,跟爸爸会有一些距离。于是,延着这个方向,跟她一起去探寻,发现她的问题跟她成长中时常感受到被否定,指责会有一些关系。所以,有的来访者看起来不配合,实际上,她们在用她们习惯的方式在跟你互动,我们能否看到这点,并引导她知道如何跟随你一起去探路。
不过,有时来访者也对心理咨询有误解,他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医院模式,他们只是小白鼠一样等待着被治愈,但事实上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并不是主导,他只是一个陪伴,帮助一个人去发现,去探究,去理解,而不是命令与教导,这其中需要当事人本身的投入,就好像健身或禅修一样。如果没有当事人积极的参与,那么咨询也无法深入地开展下去。比如,一位被妈妈带来咨询的男孩,他整个人对自己的状态没有任何觉察,他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认为一切问题只是运气不好,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所以咨询中他没有任何积极的投入,只有我一个人干着急。因为他不想做改变,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而我也无能为力。当然有的来访者对咨询也是积极的,是投入的,不过他只对“症状”积极,只对“方法”投入,他懒得分析自己的成长,原生家庭及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认为这些事与问题无关的,所以当他叙述完他的问题后就停止了,意思就是,好了,你来吧,我交给你了,接下来来就开始你的咨询吧。如果咨询仅仅是方法的给予与建议,想必开发一个软件就好了,输入问题,得出答案。心理咨询的本质在于引发思考,促进觉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需要建立咨询关系关系与信任。
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我们才能明白症状为何会存在,自己为何无法放过自己,并且醒悟到痛苦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内心中的挣扎。这就好像破案,如果只想着抓人,而不能静下心来分析案情,那么最终只能抓些小鱼小虾而无所得,这就如同在和影子打架,永远无法集中其要害。所以,我们必须沉下心,懂得长线与大鱼的道理,就好像警察破案一样,只有深入到犯罪组织的内部,才能发现幕后的真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