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
严君平为何未能入选四川历史名人?

严君平为何未能入选四川历史名人?

作者: 鼎尚CULTURE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10:08 被阅读0次

           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公布首批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最近,第二批省历史名人又获公布: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在对这些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的敬慕与慨叹之余,不免又生出一些遗憾与疑窦:连薛涛这些仅余90余首诗作的“外籍”(西安)诗人、乐妓都入选了四川历史名人,而本土出身的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道学家等于一身的一代大儒严君平不要说入围,甚至就连“提名奖”都没有获过!这还真让人有些搞不明白了。

            严君平(约前86年——公元10年),蜀郡临邛万石(dàn)坝严河湾人。本名庄遵,字君平,后因讳汉明帝刘庄之名,才将其改名为严遵。严君平的声誉和学术地位历来很高,甚至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大家都认为严君平就是庄子。班固在《汉书·卷七十二》评价:“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扬雄《法言》称“蜀庄沈冥,蜀之才珍也。”《魏书·列传第七十》赞其“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唐代学者魏颢在《李翰林集序》指出:“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纵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常璩《华阳国志·卷十》记载,州牧刘璋曾“为严遵、李弘立祠,正诸祀典。”《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曾记载:“贞观初,太宗召见袁天罡曰:‘古有君平,朕今得你,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在严君平去世300多年后,东晋王羲之在《致益州刺史周扶十三札》中还问及“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乎?”当然!严君平后人所在的严河湾至今都还守护着君平墓葬。

            与历史上的“君平热”一样,目前海外对严君平及其学术思想的关注与研究远比国内“热闹”!在网上略作查询,即可发现百度或谷歌上有关严君平的信息、文章就达到数千上万条(篇)。这种反差着实应该让人尤其是作为他家乡的四川、邛崃感到汗颜!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大概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对其学术思想认识与研究不够。一直到现在,许多人都以为严君平只是一个以卖卦算命为生的隐士、道人而已,虽有著述,也不过是“唯心”的玄虚之学罢了。其实,他的《老子注》,尤其是《老子指归》不单是对老子思想的注疏,更融入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及哲学思想,成为道家经典。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就深受严君平学说影响,也使得同属临邛的鹤鸣山(今属大邑)成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他所阐释的人的认识主体问题,比法国笛卡尔《方法论》中“我思故我在”早1600多年。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在《严君平〈老子指归〉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检讨》中提出,严君平理论体系中多次使用董仲舒型态的宇宙论知识命题,如天人相感乃阳德阴刑之说。他还把“天人合一”命题往学术知识上大大推进了一步,为后来扬雄建立玄学理论体系,也就是将“天人合一”命题完全蜕变为“天地人合一”的系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代学者林嘉声认为,“道家重视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研究,推动了我们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那薇在《汉代道家政治思想和直觉体悟》一书中认为,严君平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以庄解老直启魏晋玄学。

           同时,严君平是蜀学的先行者。而现在许多学者研究蜀学只从狭义角度出发,也就是指以苏轼为代表的融合蜀洛、贯通三教而以宋代新儒学为主的巴蜀学术。其实,中国思想文化中的“蜀学”学统格局首先源自汉末的严君平学说,他与扬雄的学说一直对中国的各种文化现象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正如四川社科院蔡方鹿指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大一统思想文化的整合,也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发生的国家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新旧转换,这种解构和重建,都直接和玄学及其蜀学有很大关系。一次是发生在汉代的“汉学”,与严君平、扬雄的蜀学及玄学相关;一次是发生在宋代的“宋学”,与蜀地的彭晓、陈抟所创的“图书学派”、三苏父子的易学及张栻、张行成等的蜀学与玄学相关。《汉书》、《华阳国志》都有“蜀学比于齐鲁”的说法,可见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第二,对其卜筮卖卦存有偏见。在民间,严君平大多以占卜算命的形象出现,虽然有支矶石等神奇的传说,他还准确预言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但毕竟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与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不相符合。直到现在,官方机构在易学这些方面的研究大都十分谨慎,犹抱琵琶。而严君平卜筮不仅是为生计,更是“以卜讲学者也”(清代张潮《幽梦影》)。班固《汉书》记载:“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中,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由此可以看出,严君平卜筮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利用卜筮这一形式更好地教化民众,引导向善。因此,我们不能把他的易学之“卜”当作唯心的骗术,更不能把作为易学家的他看作一个江湖术士或巫师。

            第三,对其民间身份感到不适。严君平淡泊名利,终身不仕,而且鲜与官宦富贵人家来往,“以卜讲学”于成都、郫县、绵竹、彭州、都江堰一带,最后归隐于郫县横山。这种与朝廷或官家完全“切割”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同历代的名人大儒完全不同,即使老子也曾是官家中人,连薛涛也作过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的“校书郎”。所以,即便班固对于他评价甚高,也没能为他单独列传,只是在《汉书·五贡两龚鲍传》中褒扬几句而已。严君平归隐横山平乐寺授徒的读书台是与文翁石室齐名的古老学堂。正如当代学者“华山剑”所说,中国自汉代以来的太学、书院等官学的祖师是孔子,而民办私塾的鼻祖,则应该是严君平。严君平的民间民办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现代教育方向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要求。有学者还认为,四川本土古代教育先驱文翁和严君平,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上所有教师的共同崇拜的教育行业祖师!文翁是朝廷中人,办的是官学,其地位、名声为历代所推崇。而严君平是一介草民,办的是私学,即便培养出了扬雄这样的大儒、学者,也难以进入“官家”的法眼和为社会广泛认可。这种社会价值理念直到今天都是评判的一种标准,也就难怪许多人拼命都要挤入体制内或与“官家”搭上点边方才算“修成正果”。

           其实,入不入选四川历史名人并不重要,毕竟严君平本身就是一个超然物外之人,其历史地位也难以为事势所撼动。但我们对待这类事情的理念及评判标准却值得反思,尤其是对严君平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研究上的滞后更是如此。这种局面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以蜀学为重要基础的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恐怕就会成为无源之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君平为何未能入选四川历史名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nu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