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惬意,我觉得应该是下班后,塞上耳机,边听音乐边走路回家的那几十分钟。一整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只有这一段时光是处于完全放空的状态。耳边流淌着或激荡人心或轻盈舒缓的音乐,目力所及是或镶着金边的绚烂晚霞或层层叠叠的团块乌云,听觉和视觉的相互作用帮助我完成了时空的转换,从吵吵闹闹、熙熙攘攘的车流人群里割裂出一段静止的时间和静谧的空间,过滤掉一天的疲惫和压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自由的。
耳机里开始响起黑豹的《无地自容》,“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装作正派面带笑容,你不必过分多说,自己清楚,你我到底想到谋些什么,不必在乎许多,更不必难过,终究有一天你会明白我……”,那张扬的摇滚式呐喊,那极具穿透力的电吉他声,那激越而富于表现力的鼓点声,一声接一声穿透耳膜,刺进心底,又漫浮上来在脑壳里来回激荡,直荡得灵魂仿佛要出窍。
摇滚究竟是什么?其实我并没有仔细研究过摇滚的历史脉络或丰富内涵,我甚至怀疑自己只是叶公好龙。但转念一想,喜欢就是喜欢,无需故作高深,走心就行,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人心中就有一百种对摇滚的定义。我以前听家驹生前在一个台湾的综艺节目里说过,摇滚是起源于美国的黑人街头音乐,摇滚出身草根,却是时代的宠儿,因为他是自由的象征。
永远的偶像说起上世界八九十年代,黄家驹、崔健、窦唯……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裹挟着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跳将出来。一扇时间的朱漆大门缓缓在我眼前打开,我仿佛看到了几经压抑的人们撕开干涩粘腻的喉咙爆发出疯狂的咆哮,那是人性对生活、对自由、对美好的最热烈也是最朴实的向往和追求。我仿佛看到了1991年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上beyond四子和观众在演唱会的高潮同时陷入酣畅淋漓的癫狂状态,在《光辉岁月》的余音里,家驹露出标志性的微笑,笑中带泪地说到,“自由是我的愿望。如果旁人不干涉我干任何事,多好!”啊!这也是我的心声啊!
很遗憾,我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无法亲耳听到那种惊天响雷般的自由呐喊声。那是摇滚人真正大放异彩、真正自由的时代,尽管在漫长的时光岁月里摇滚真的只是昙花一现。记得以前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说曾经的“魔岩三杰”,一个死了,一个疯了,一个仙了。这个段子让我想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那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的代价何其惨烈,但自由永远是人类精神领域的最高追求,无论是死、是疯还是仙,他们终于成为了自己心目中应该成为的那个自己。在我以及很多人心目中,摇滚永远是自由精神之图腾,自由亦在摇滚的呐喊声中获得了最恰当的表达。
质朴的笑容耳机里传来许巍质朴沙哑的声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摇滚里的自由是精神,是意念,是表达,是倾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如果将自由具象化,我觉得自由不是整天无所事事,或赚很多很多钱,予之浅见,自由可分为现实之自由和精神之自由,现实之自由是能够对不喜欢的事决绝地说不,精神之自由是找到心灵的寄托,回归自我的本真。无论现实之自由还是精神之自由,都不会从天而降,自由是从我们内心土壤里开出来的最美丽的花,逐本溯源,最终我们还得回到自我本身上去寻找自由的源头。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去寻找、去发现自己真正适合的,喜欢做的事情,并一直坚持做下去!
寻找的过程或许充满艰辛和失望,坚持的道路或许更是充满坎坷和折磨,但我依然想说,愿我们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永远盛开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