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戏剧天堂我爱摇滚乐戏剧
《摇滚西厢》:不摇滚毋自由

《摇滚西厢》:不摇滚毋自由

作者: 默默712100 | 来源:发表于2015-07-01 10:50 被阅读360次

抽空去北京展览馆看了音乐剧《摇滚西厢》这部音乐剧,实事求是讲确实最初心理预期不高,看过太多的所谓经典改造,大多差强人意。刚刚看完的号称周黎明改编王尔德《不可儿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因此最初的希望确实不大。但是放低心理标准的实际体验却出乎意料让人意外。甚至公允地讲,在纷繁复杂的中国音乐剧市场,这部《摇滚西厢》质量能称得上中上乘。

其对于经典的传奇的改造,并没有拘泥于传统中国戏曲因素的框架,而是借助让新故事承载着老故事最为本质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有自己新的血肉之躯,怀着生生世世的痴情,让经典重生于当下。崔莺莺也好,张生也罢,被导演放在当下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命运的重新解读,让那些古老的人物形象脱离具体的时代限制,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正如导演陈刚指出的那样“这是一种都市的、现代的表现方式,并且加入了一些东方的元素,这与传统戏剧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但是因为它的题材本身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所以在我们的再编过程当中,肯定会有东方的元素在里面。比方说,我们在人物上,加入了普救寺门口的一对石狮子,长安朱雀门门口的石狮子和花园院墙这三对拟人化的角色。通过他们之口,来叙述故事并表达创作者的评价意识”。

比较好奇,剧名要在西厢之前加上的摇滚二字,实际观赏剧目推进的情节当中并没有多少摇滚段落。在我看来,更多的时候《摇滚西厢》对于摇滚内核阐释,并没有从字面出发,而是写意的成分更浓厚。将摇滚作为剧目本身的一种精神,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自由大胆爱情传说,将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坚持、对价值观的充分认定的摇滚精神实质充分彰显,。让摇滚成为对中国古典精神的进一步的发掘,然后用当下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阐释最终效果如何,只能是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怒由人。

@默默712100于2015.6.5北京展览馆

相关文章

  • 《摇滚西厢》:不摇滚毋自由

    抽空去北京展览馆看了音乐剧《摇滚西厢》这部音乐剧,实事求是讲确实最初心理预期不高,看过太多的所谓经典改造,大多差强...

  • 第四章 序

    自由,是摇滚,也是浪漫。 摇滚,是自由,也是浪漫。 浪漫,是自由,却不定是摇滚。 精神,取决于人; 人,发现了世界...

  • 摇滚年代

    我有一盘卡带,珍藏至今。《摇滚二十年》收录横行80年代的经典摇滚。才华、自由、狂野、极致,那个年代的摇滚人,...

  • 歌单:摇滚Live,引爆你压抑的情感!

    摇滚仅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吗? 不! 摇滚是一种精神,摇滚是一种文化,摇滚是一种思想的颠覆形式,摇滚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

  • 摇滚与自由

    要问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惬意,我觉得应该是下班后,塞上耳机,边听音乐边走路回家的那几十分钟。一整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

  • 编年史 - 61-64 - 冲浪音乐(Surf Music)

    本辑音乐试听 摇滚编年史/冲浪摇滚_anthemius精选集 在前文 摇滚编年史 - 早期摇滚,山地摇滚(Rock...

  • 不丑不压抑,谁听后摇啊?(国内乐队安利第一剂)

    后摇滚(实验摇滚/器乐摇滚):Post-Rock/ExperimentalRock/Instrument Rock...

  • 存在即合理与习惯麻木

    求知奋进 自由而无用 摇滚音乐发展历史

  • 摇滚不忧伤

    你来的时候长发飘飘 我染黄头发背红书包 刺在你颈项的十字架 见证这段缘分的开场 我给别人写过情书 却没对你说句情话...

  • 摇滚遇少年

    我那么装逼怎么可能不跟你们聊摇滚 摇滚不死 摇滚小年轻们整天叫嚣着「摇滚不死」、「摇滚精神最伟大」,无论是被当成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摇滚西厢》:不摇滚毋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ze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