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回老家,幸福地吃妈妈做的饭。
其中一个小细节吸引了我的注意——饭煮好后,妈妈会先开盖,将新煮好的米饭从底下往上翻起,重复直至全部翻转均匀。
如果不是马上吃,盖上盖继续保温
这样,到吃的时候,米饭粒粒分明,有嚼劲,上下基本一致,不会有顶上一层干结,而锅底下的却湿软的状态。
回家自己试了,香气四溢,光泽有嚼劲,忍不住多吃半碗。
剩下的冷饭,第二天做炒饭也是极易散开,颗颗晶莹。
自然,这是针对正常操作而言,若水异常多,米是糯米此类特殊状况除外。
突然觉得煮了这么多年的米饭,仅凭经验,常常煮得软硬随机,完全没有定数。
上网搜了下煮米饭好吃的秘诀,有用开水煮饭的,有事先加几滴油的,也有加冰块煮的,还有精确水米比例的……
由此想到,现在的电饭锅内胆都有标注水位线,但又有多少人用心注意到并研究过?
我自己就是,完全凭感觉。
若这次偏软,下次就少放些水,反之亦然。
日本的寿司之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他烹煮米饭的过程极其用心——通过极大的重量压住蒸锅制作,使得米粒软而不散。当蒸汽开始从缝隙里溢位,就将火关小或者将盖子稍微移动。在米饭煮好前一刻加到猛火,将多余的水分散发掉……
就煮饭这一环节就如此讲究,可见其他操作步骤的极致度。
即使这般,二郎爷爷还是对自己说“肯定还能做得更好!”
身为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但毕生追求极致,只为精益求精(๑• . •๑)
成功不在于你做的事有多么高大上,而在于你是否能专注细节,并经受得住常人不能忍之反复的枯燥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