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剽悍晨读想法
晨读感悟 | 换个角度真的那么简单吗?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

晨读感悟 | 换个角度真的那么简单吗?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 Wi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17:26 被阅读66次
    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非常地善于雕刻。因为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他就用自己超凡的技艺雕刻了一个美女取名为——加拉泰亚。他就像对待自己妻子一样地爱着加拉泰亚,并且向神祈求赐予加拉泰亚生命。终于有一天爱神被皮格马利翁感动了,赐予了加拉泰亚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故事讲完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对某事怀有积极的期待时,事情就会进展得很顺利;相反,如果对某事的看法非常消极,那事情也必然会不顺利。这看似就是一个“心想事成”的道理嘛,这怎么可能发生?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定义: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来自百度百科

    看到这个定义后,我们需要对几个词发出一些疑问:

    情境:具体适用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知觉:谁的知觉?怎么形成的?有哪几种类型?

    期望:谁发出的期望?有哪些类型?

    预言:与期望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没有区别,为什么要说期望或预言?


    罗森塔尔的实验

    有疑问就需要去解答,幸好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的具体内容:

    这个实验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新学期,校长找来两位老师跟他们说:“你们是全校最优秀的两位老师,为了要奖励你们,学校现在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智商很高的学生给你们教,但要记住不能告诉孩子还家长这个事实,只要像平常那样教课就可以了。”

    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一批学生的成绩果然都变得很优秀,而且比其它学生的分数高出了好几倍。然而,这个实验的真相是这一批学生和这两个老师都是随机选取的。

    现在,基于这个实验的内容,我们再对上面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情境:校长交付教学任务;老师教学生。

    知觉:老师和学生都有了“优秀”的知觉,在实验中是正向的,积极的。

    期望:分别是校长对老师的期望,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归纳起来就是权威的期望。

    预言:在此实验中未有体现,从字面上理解预言与期望类似,但预言更偏向于是评判

    来到这里,信息补充得相对完整了,本来的定义就可以丰富为这样: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完成某事的过程)知觉(正向或负向的认知)而形成的(来自权威的)期望预言(评判),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别人家的孩子

    思考一下,我们生命中的权威来自何处,他们曾经对我们有过怎样的期待?我们最终真的就成了他们所期待的那个样子吗?

    我的一个朋友,他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他的妈妈总喜欢拿他来跟别的同学对比,然后就说他怎么不如别人,该怎样向人家学习。

    我的这位朋友他虽然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努力但却都收获不了满意的结果。他想考研,结果考了三年都考不上;后来想去工作了,却总是遇到不好的公司,不好的老板。

    很可能是妈妈对他消极的期待:“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你总是不如别人” 一直在影响着他,以致于他也一直在用行动来满足妈妈这个权威所给他的期待。这里所说的行动是在潜意识层面的,就是说他并不知道这样的“不成功”其实完全是他自己所造成的。

    正面或负面的期待都会产生作用,而且人们并不能从意识层面上轻易觉察到。换个角度看,如果想要改变自身,就要尽可能地觉察到来自权威的期待;同时当我们作为权威本身时,我们就要给对方积极的期待。

    一念一世界,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一切就都会变得更好,但要真正的“转念”,我们还需要看到潜意识里面的这些“期待”,期待既可以是祝福,也可能是诅咒。

    觉察,就是转变的开始。


    一点感悟,愿能为你带来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感悟 | 换个角度真的那么简单吗?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rd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