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认知和观念,
决定了他存在的,是什么世界。
不撞南墙不回头,但仍有人一撞再撞……
人教人,直直教不会;
事教.人,就一次到位。
为什么呢?因为,
多数人缺的不是老师,
而是①学习的意愿,②改变的意志。
高人和平凡人最大的差别在于,
一般人only在遇到挫折时,才会意识到自己毛病的存在;事过之后,又原地踏步。
高人却能在平时,反躬自省,自解自剖,找出毛病所在,并坚持不懈的去克服。
有一则《知非便捨》的禅学案例。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
有次,遇到了一烟枪的路人。
两人亦伴同行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尔后坐在河边石头上休息。
那位路人送慧远禅师一袋烟,禅师高兴接受了路人的馈赠相互聊起天来。由于谈的很投机,那人又送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禅师跟路人分开后,心里忖度著:
「这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让我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d0ea686f869d7a8f.jpg)
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他又迷上了《易经》。
那时正是冬天,天寒地冷,于是他写信给他的老师,向老师索要一些寒衣;写完后,托人送信到老师那。
但是,信寄出去已经很长时间,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啦,老师却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讯。
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卜上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他想:
「《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结果却造成我日夜颠倒沉迷此道,这怎么能够全心全意的参禅呢?」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练习,居然小有所成。
有几位书法家,居然也对他的字赞不绝口。他转念想到个点:
「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有可能会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
从此,他一心参禅悟法,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有人说:
做人要做一面镜子,时刻自我关照;
做人要像一只蜡烛,永远照亮别人;
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
成功没有偶然,而是正确的事情反复的去做,坚持的去做。
每一天的反复,都应该是对前一天的总结,复盘和超越。不断的优化和提升,我们才能在重复中实现突破,迈向你想要的结果。
出生时,没有谁拉着谁一起来,就连双胞胎也是逐一报到!临走的时间点,也是老天决定,就一个人走,任你想拉谁也不被允许。
活着的几十年的时间里,
没有谁有义务盘你,都要为自己负责。
人生独来独去,
当你觉知到,没有人能够救你自己时,
你就觉醒、渐悟(有点开悟了),开始变强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989b4083b940a5c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