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例研讨】积累:读写课堂教学之魂

【课例研讨】积累:读写课堂教学之魂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05:56 被阅读0次

积累:读写课堂教学之魂

——研读余映潮老师之课例《饮酒》(2)

(接上文)

2.读背积累。

(1)一读,自由读背。

(2)二读,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三读,注意语速。

【师示范,点拨:徜徉其中,意境美妙。生齐读。】

(4)四读,读出悠长的味道。

【师点拨“问君何能尔”——自信的感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种陶醉的感觉。生齐读】

(5)五读,读字词解释。

结庐:构筑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居住的地方。

君:指作者自己。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境清静高远。

偏:幽深静谧。

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趣。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明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生齐读,师强调重点词语。】

(六)六读,生再次齐读词语解释。

(七)七读,读出关键的停顿。

【师点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地自偏”这三个字要顿开,表示强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已忘言”要顿开,为什么要顿开“已忘言”表现出一种意境,一种意味,让我们去揣摩,因此,这三个字要读得余味悠长。生齐读。】

(8)八读,读出层次。

【师点拨:10个句子,三个层次,读出停顿,读出层次】

【生分享,师点拨,生齐读。】

生1:我觉得前面的四句应该是第一个层次,自己在人境中的生活和感受。

师:嗯,表现出自我感慨的味道。

生1:中间四句讲的是当时自己身边的一些自然环境,而最后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

师:第二层写陶醉其中的农耕生活,“采菊东篱下”。人们说,文学史上的陶渊明永远与“菊”相关联,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文章来印证文学史上的菊和陶渊明的渊源。学过了吧?“晋陶渊明……”(学生接:“独爱菊。”)最后一层,陶醉在美好的田园,遥看远方的南山,心中有非常多的感触,但又不说出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要稍作停顿,然后意味深长地读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九读,一生读原文,全班读译文。

一生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众生接: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一生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众生接:要问我如何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自然觉得偏远幽静。

一生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众生接:在东篱下采撷着菊花,心情悠闲,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一生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生接:山间景色在傍晚特别美好,鸟儿结伴回归远山的怀抱。

一生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众生接:此情此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说明白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10)十读,大声自由读背。

(11)十一读,生齐背。

【生齐背,师点拨——背诵式的朗读,语速、节奏、停顿深情。并点评】

师:你们朗读的拖音非常好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听出来了,大家都很投入。

【我的评点】

读背积累,循序渐进,实在有效。这一环节,师生共创11次读背积累,均为整体共创。

读背积累实施有梯度,有点拨,有提高。如读出节奏-- 读出语速--读出味道--读出意境--读出层次,多角度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从青涩直白到徜徉美妙;从自信陶醉到余味悠长再到层次韵律。

再如“字词释义”穿插有波澜,译文、背诵燃激情。正所谓读背积累,书声琅琅,彰显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例研讨】积累:读写课堂教学之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skgktx.html